周大新:中国廉政文化浅说

摘要:周大新,笔名普度,著名军旅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少将军衔。全军文学界高级职称评委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长篇小说《湖光山色》获中国最高荣誉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
  周大新从廉政文化形成原因、廉政文化创造者、廉政文化主要内容、廉政文化在历史上起的作用、廉政文化在当代的持续传承及意义、今天重温廉政文化的好处等方面,对中国廉政文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精彩内容,敬请观看!

d439b6003af33a87f811794ac65c10385343b565

周大新 著名军旅作家,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完整视频:http://www.71.cn/2015/1218/854207.shtml

分段视频:http://www.71.cn/2015/1218/854210.shtml

PPT:http://www.71.cn/2015/1218/854266.shtml

人文专辑:http://special.71.cn/151218/

朋友们,大家好!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中国廉政文化浅说》。在讲廉政文化之前,我们先把“廉”和“政”这两个字说清楚。“廉”字的最初涵义是指堂屋的侧边,它是一个方位词,这个记载在讲述古代礼制的《仪礼·乡饮酒》这本著作里。在这本书中说:“设席于堂廉东上”。那就是指堂屋的一边,“廉”最初的意思是一个方位词,和我们今天理解的不太一样。

用“廉”表现政治行为,出自《周礼·天官冢宰》,“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这里边的“廉”,开始表现政治行为,和方位词的意义已经有变化了。东汉王逸在注释屈原的诗时说:“不受曰廉。”这个时候把“廉”的定义说得很清了,就是不接受别人的东西。汉代以后,“廉”才成为官吏的一种职业道德。“廉”字的含义有这么一个演化过程。

“政”在《释名》这本书中,它的解释是“正也”,正确的“正”,要求官员有正直、正义的品德。在最初的时候,政治的“政”和正确的“正”是一个意思。

把“廉”与“政”合在一起,成“廉政”一词,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问下四》里,在这部书中,景公问: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这里说的“廉政”就是廉洁政治。廉政的反义词是为腐败。这是“廉政”这个词的由来。

下边我们说说廉政文化的定义。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的一种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价值观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它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一个问题是廉政文化的形成原因。

    一、廉政文化的形成原因

我们知道,在原始社会初期,还没有关于“廉政”思想的提出,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物质很不丰富,没有剩余财产,人们基本上是摘野果子吃,打野兽吃,基本上每天生产的劳动所得,当天就消费完了。这样也就没有关于公共权力的需要。只有当社会上物质资料生产相对丰富,私有制出现以后,需要专门从事社会管理的官员之后,人们才开始担心官员滥用管理的权力,这个时候才出现关于廉政的呼吁。所以“廉政”是在公权力的出现之后产生的。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出现以后,物质资料丰富了,当天生产劳动有剩余,需要保存,需要有人来管理,那么这时候人们就担心负责管理剩余财产的这一部分人可能会出现贪腐,于是,廉洁政治就成为了人们的诉求,廉政思想开始萌芽。

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4000多年前炎、黄、尧、舜、禹五帝时期,还没有关于廉政的理念和说法。

到夏商周时,开始设立称之为“方伯”的官员,他受命于王,对称臣纳贡的异性诸侯和分封的同性诸侯进行监察。

春秋战国时,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提出了以民为本,清廉节俭,举贤任能,正己修身等思想,这为廉政文化的发展,注入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到秦朝的时候,开始设立监察史和监御史。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严密的独立巡视系统。

之后,历朝都有廉政的措施和制度。这是因为皇帝需要任命众多的官员来帮其管理社会,这就必须有对官员廉洁的要求,不然,社会财富就会很快流入各级官员的手中,使皇室被掏空并引起民愤,最终引起朝代更替。

这是廉政文化生成的过程。下面,我们就讲讲廉政文化的创造者。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