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新:中国廉政文化浅说(3)

摘要:周大新,笔名普度,著名军旅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少将军衔。全军文学界高级职称评委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长篇小说《湖光山色》获中国最高荣誉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
  周大新从廉政文化形成原因、廉政文化创造者、廉政文化主要内容、廉政文化在历史上起的作用、廉政文化在当代的持续传承及意义、今天重温廉政文化的好处等方面,对中国廉政文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精彩内容,敬请观看!

三、廉政文化的主要内容

下边讲第三个大问题,廉政文化的主要内容,这是我们今天讲的重点。

我们刚才说了廉政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分支,那么,它究竟有哪些内容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官员廉洁之益与害论述。

宋代真德秀在《西山政训》中说:“凡名士大夫者,万分清廉只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不廉之吏。如蒙不洁,虽有他美,莫能自赎。”就是说,清廉是基本要求,算是小善,但是你一旦贪污,就会成为不廉之吏,即使你在其他方面很优秀,但也是白搭,莫能自赎。

我们知道,现在有一些抓起来的“大老虎”,是很有本领的,当时南京市委书记、市长都被抓了。据说他们两个当地市级领导的时候都很有本领,很有才华。但是一贪污,尽管你有才华也白搭了,老百姓不用,不要了。这就是廉洁与否的害处和益处。

元代张养浩在《牧民忠告》中说:“况一身之微,所享能几?”说你这么微小的身体,能享受多少东西呢?“厥心溪壑,适以自贼,一或罪及,上孤国恩,中殆亲辱,下使乡邻朋友蒙诟包羞,虽任累千金,不足以偿一夕缧绁之苦。”就是你要决心跳到那个深涧里去,当这个贼,对上,你辜负了国家对你的恩情,辜负了皇恩;对中,让你的亲人受辱,现在有一些官员被抓,基本上父母就是抬不起头来。有的是妻子、儿子一块抓。对下,让你的邻居朋友都觉得丢人。这个时候,虽然你家里积累了千金,却不足以抵消你一晚上的牢狱之苦。

康熙皇帝在《御定人臣儆心录》里说:“贪官罔利既久,丛怨必深,既众论之所难容,必王章之所不贷。即令偶逃国宪,坐拥家赀,而天道忌盈,多藏贾祸,讵得长享富贵哉?”这个意思就是说,你当一个贪官,你贪占国家的利益久了以后,你得到的抱怨必然深,好多人心里对你恨。一旦抓住你,定会严惩不贷。即令你偶然逃脱了国法的制裁,坐拥很多家财,但是天道忌盈,你就能长享富贵吗?其实历史事实反复证明,的确是这么回事。很多贪污的人,贪污了大量财产的人,并没有享到富贵,经常被贪污来的财产弄得战战兢兢、胆战心惊,吃不好睡不好,哪能长享富贵?这是第一个内容,就是中国廉政文化的第一个内容,是关于廉洁与否益处与害处。

第二,廉洁有德的社会道德标准的确立。

礼义廉耻,这个成语的形成和使用,其实就是在中国古代确立社会道德标准。

“礼义廉耻”出自春秋时齐国管仲的《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为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愈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礼,就是不能越出应有的节度,尊敬适当的态度和行为;义,就是自己不推荐自己,公正无私;廉,就是廉洁不贪;耻,就是知羞耻,不与不正派的人在一起,对不当的行为有羞耻之心。“礼义廉耻”四个字,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标准,这个标准确立了,就能在道德层面上来保证官员廉洁导向。如果真正按“礼义廉耻”这四个字做了,那么你就是一个廉洁的干部。这是中国廉政文化的第二个内容,就是社会道德标准的确立。

第三,各代建立的保证官员廉洁的制度。

我们知道,历朝历代为了使官员廉洁,都制定了一些制度,这些制度是中国廉政文化的内容。我们讲几个主要的制度。

1.不定期开展清洗、整治行动

为了惩罚违犯廉政规定的官吏,历朝历代发起了很多次的清洗整治行动。明朝洪武年间的空印案,就是一次大的清洗行动。明初规定,每年各布政使司、府、州、县均需派计吏至户部,呈报地方财政的收支项目及钱谷之数,若数字不相符,即被驳回重造账册,并需加盖原衙门官印。各布政使司因离户部教远,为免往返奔走,计吏便持盖有官印的空白账册,遇有部驳,随时填用。该空账册盖有骑缝印,不做它用,户部从不干预。1375年,也就是洪武八年,考校钱谷书册,明太祖得知空印事后大怒,下令严办。自户部尚书至各地守令主印者皆处死,佐贰以下杖一百,充军边地。被杀者达数百人。

第二个案子叫郭桓案,洪武十八年,户部侍郎郭桓,勾结北平承宣布政司官员侵吞各地上交国库的秋粮,偷盗库存金银和钱钞,被御史余敏等举告,后查证属实,国家损失2400石精粮。朱元璋大怒,将六部侍郎以下皆处死,各省官吏死于狱中达数万人。

还有一件,雍正10年,河南学政俞鸿图主持乡试的时候,违规把21岁的小妾带来,这个小妾自作聪明,她想办法趁俞鸿图高兴的时候,把试题偷偷拿了出来。弄出来以后偷偷地让仆人拿出去卖,卖给富人那些孩子们,卖了多少呢?卖了一万多两银子,当时她非常高兴,觉得我可做了一件聪明事。结果呢,卷子收上来以后发现一些根本不学习的富家子弟都答得非常好。于是,寒门子弟就觉得很奇怪,他们就开始告官,这个事情闹得全国都知道了,甚至要爆发群体性事件。这时候雍正知道了,他非常生气,一查到底,原来是这么一回事。雍正亲自批示腰斩俞鸿图,腰斩是一种非常严酷的刑罚,他不是砍头,人马上就死了。腰斩之后,人很难马上就死,特别痛苦。加上过去那些刽子手,他们是负责行刑的这些人,如果给他们送了礼,他很快一刀把你杀了,让你死得很快,少受痛苦。但是俞鸿图是从办公室里被突然抓走的,他身上没有带一文钱,结果也没有办法给行刑人送钱,行刑人就故意慢慢地折磨他,让他饱受痛苦。最后,俞鸿图蘸着自己的血,用手指头在地上连写七个“惨”字方自气绝身亡。有人考证,由于行刑时形状甚为凄惨,雍正帝亦恻然不忍,遂宣布废除腰斩刑。这是刚才讲的建立廉政制度的一个方面。

2.设立专职监察机构

各朝都注意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秦汉时的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这都是管监察的。明朝的都察院,他们负责密报密查,发现什么情况,他们可以直接越级报告,然后皇帝又命令他们秘密调查,查清以后开始整治。

3.高薪养廉

清代设有养廉银,1723年创立,此钱来自各地的火耗和税赋,通常为薪俸的10—100倍。台湾巡抚刘铭传的年薪155两,养廉银则达10000两。只要你廉洁了,到年底给你10000两银子。台湾总兵年薪67两,军事加给144两,养廉银多达1500两。这是用高薪养廉的办法。

4.建立考核制度

我们今天对官员有考核制度,历朝历代也都有考核制度。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中就有了三年考迹的说法。唐代以“四善二十七最”作为对官吏的考核标准。四善是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始勤匪懈。明代是以“考察法来考核的,它有专门的考察法。这是中华廉政文化内容的第三个方面。

第四,各朝褒扬廉洁官员的手段和方法。

对于廉洁的官员,每个朝代都注意对他们进行褒扬,这也是鼓励官员廉洁的一个重要措施。

第一个方面,颁布特招,褒扬勉励。皇帝下旨,对一些清廉的官员进行褒扬和勉励。

第二个方面,特许“奏事不名,入殿不趋”。什么是“奏事不名”呢?过去,大臣进朝上殿以后,在奏事的时候要先说“臣什么什么来奏事”,必须先报上名字。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清廉的官员,皇帝知道你,那么可以特许你启奏的时候不用先说名字,直接奏事。什么是“入殿不趋”呢?我们知道,过去有要求,大臣上殿要快步走,然后到那儿跪下。如果你是一个特别清廉的官员,皇帝知道以后,会特许你入殿按正常步速走,不要快步走。这也是有尊严的一个表现。

第三个方面,恩准丧事逾制破格,恤典格外从优。就是说你家里有人去世了,允许你超越规格来办丧事。过去你放几声炮,用什么样的棺材,多少人抬,都是有规矩的。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清廉的官员,皇帝可以恩准你逾制破格,然后给你的抚恤金也特别多。

第四个方面,画像立祠,宣示于众,以彰有德。就是说,对那些非常好的清廉之官,可以给他们立祠堂,宣示于众,让大家都知道他,以表彰他的德行。

第五个方面,赐金银、赐宴、优先晋阶、赐爵。对清廉之官,可以赐给他们金银,皇帝送给你的。然后,在某一个地方,皇帝请他吃顿饭,那也是很高的荣誉了。

第五,历代惩处不廉洁官员的措施。

历朝历代,贪官都很多。学者王亚南说过,中国古代官僚的生活就是贪污生活。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史学家张岱曾在他的《夜航船》一书里搬着指头数了很久,才找出了四十位清官。故惩治贪官成了历代统治者都要做的一件事。那么怎么惩治呢?《秦简》中的惩贪律条是:“官吏私自借用县库金钱的,与盗窃同样论罪。按秦律量刑标准,偷摘别人桑叶价值不到一钱的,罚服30天徭役。五人以上偷盗,脏值一钱以上的,要斩左脚。”正常的粟价是1斗米3钱,即3个秦半两,那你偷一斗米是三钱,超过1两了,按律左脚就要斩掉了,所以在秦朝量刑是非常严格的。

汉代法律规定,贪贿者,挪用官钱者,皆处“弃市”,即死刑。就是贪污贿赂、挪用官钱的,马上把你杀了。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