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雪:感悟青年习近平的成长密码

吴小雪:感悟青年习近平的成长密码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年时期是要做一点什么事情及变成一个什么样人的一种时机。《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向我们展示了青年习近平在苦难磨砺中成长、成人、成才的故事,深刻揭示了青年习近平的成长密码。

爱国爱党爱民的大情怀塑造了青年习近平的精神基因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追求“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大一统梦想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儿女形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具有强烈家国情怀的价值认同。在历史沉淀中,这种家国情怀已经深深嵌进中华儿女的精神基因,鲜明刻入中华文明的思想宝库,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源源不竭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人传承了这种深厚的家国情怀。在96年的接力奋斗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用鲜血和汗水书写了开天辟地的革命史、奋发图强的建设史、波澜壮阔的改革史,就是这种对祖国忠诚、对人民大爱的集中体现。从小沐浴红色家风的习近平,在父母和亲人的言传身教下,对祖国、对党、对人民有着天然的情感。爱国是他毕生坚守的信念——当他从繁华的大城市来到贫穷落后的黄土高原,看到新中国成立多年,中国的农村竟还这么穷,农民竟还这么苦,心中不免涌起忧国忧民的伤怀,也激励他立下了为国家和人民做点实事的最初志向;爱党是他毫不动摇的信仰——青年习近平带着“黑帮子女”的身份来到梁家河,面对冷遇,他没有哀怨,没有气馁,没有放弃,反反复复写入团申请书、写入党申请书,才在1972年秋天入了团、在1974年春天入了党。他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围绕《资本论》,就写了18本笔记。这种锲而不舍、坚定不移、深钻细研的态度,传递着他对党的无限热爱,塑造着他不可动摇的精神支柱;爱民是他矢志不渝的追求——七年知青生活,是青年习近平真正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老百姓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七年。贯穿全书的主线就是青年习近平爱民亲民为民的故事。村民们评价习近平:“他的心总是和我们老百姓在一起。”他自己也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正是因为心中有国、心中有党、心中有民,青年习近平才能积极面对人生际遇和机缘,在苦难历程中完成人生嬗变。也正是这种凝结了中华儿女共同情感寄托和价值追求,彰显了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的伟大情怀,丰富滋养了青年习近平的精神世界,成为融入血液,渗透进骨子里的精神基因。

立身立志立行的大境界构筑了青年习近平的思想格局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是千百年来有志之士所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15岁来到陕北高原的习近平,正是从少年到青年成长、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7年的苦难磨砺,让他从不谙世事的少年成长为成熟稳重、富有韬略、勇于担当的百姓领头人。他在艰苦奋斗中历练修身,培养了坚韧不拔、坚毅刚强的性格,铸就了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他在与底层农民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的成长经历中明心立志,建立了与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立下了为群众做实事的青云之志;他在挑起支部书记大梁,改变梁家河贫穷落后面貌的奋斗拼搏中建功立业,积累了干事创业的第一笔宝贵经验,收获了一方人民的信任与爱戴;他在博览群书、通读古今中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实现了思想和精神升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生活总是给勇敢者丰厚的回报。这七年的苦难经历,为他积累了一生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后来他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志不强者智不达。凡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很多读者表示学习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后,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是在艰难环境和曲折经历中成长起来的党的领袖,是在长期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党的领袖,是在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党的领袖。青年习近平扎根陕北,修身、明志、砺行的故事,书写了青年人成长、成人、成才的精彩画卷,彰显了人生天地间,志当存高远的伟大境界,也构筑了他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国家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的宽阔思想格局。

做人做事做官的大智慧指引了青年习近平的成长之路

陕北七年是青年习近平探寻人生意义的第一步,也是他干事创业的第一程,还是他走入政界的第一站。从青葱少年到坚毅青年,从城市知青到“地道老陕”,从吃苦后生到大队支书,青年习近平在黄土高原上度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岁月艰辛,却不负有心之人。陕北七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人生历练,让青年习近平读懂了生活、读懂了国情、读懂了民心,收获了一部不著一字却可以受用终生的人生宝典。他做人有品格——在人生最为艰难、晦暗的时期,陕北的父老乡亲以温暖的臂弯接纳了他,以微薄的口粮养育了他,以淳厚朴实的品质影响了他,让他感受到了善良、包容、正直、无私的人性之美,为年少的他培养塑造高尚人格提供了良好土壤。在与他有过接触的人眼里,青年习近平对待朋友很真诚,推心置腹。他曾把一个笔记本、一本《毛主席诗词》、一个极为珍视的针线包、30斤粮票、一件大衣等等送给与他交好的朋友做留念;他对待乡里很仁义,从不耍娇气、摆架子,再穷的人也看得起。他教农民识字、帮老汉推车、帮群众找猪,帮邻里调解纠纷,捧出一颗真心对待群众。即便后来离开了陕北,习近平也常怀感恩之心,他帮老乡治腿,接济困难户,为村里协调解决通电问题,他的心一直牵挂着陕北。他做事有本领——梁家河村民评价习近平有学问、点子多,说话办事很稳妥,考虑问题很周全,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还说他做事有决心、有毅力,只要认定了的事,他就坚持到底。丁是丁,卯是卯,从来不说过头话。正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和思考,敢于实践、敢想敢干,也因为他办事公道正派,一碗水端平,在群众中建立了很高的威信,群众遇到什么麻烦事都想着找近平。他做官有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做官就要有担当。20世纪70年代初的陕北高原,人民生活极为贫困,当地流行着一句话,陕北很苦、延安更苦、梁家河最苦。对于这种苦,青年习近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选为支部书记后,他立志改变梁家河贫穷落后的面貌。他带领村民成立铁业社,筹办代销店、缝纫社、磨坊,打深水井,建淤地坝,修建沼气池,让梁家河人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观念也得到了很大解放。梁家河村民张卫庞说:“过去,近平当我们村支书,我们有干劲、有奔头;现在近平当全国人民的主席,当全党的总书记,我们更有拼劲、更敢闯了。”做人做事做官有很多道道,需要经常去悟、不断去悟,直至悟深悟透、悟出真谛。《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传递的正是做人做事做官的大道、正道,涵养的正是俯仰天地的浩然正气。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一个伟大人物、一段燃情岁月、一部成长故事,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走进了我们心里,激励着我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指引着我们追寻大道、砥砺奋进。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研究室)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