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侯且岸:在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中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2)

李大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始终是多元的,他尊重世界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存在,但又充分考虑文化环境、社会基础的差异,认定社会主义是一种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社会制度,而最为重要的则是尊重差异、包容差异。1920年1月,他在《星期评论》第31号(“新年号”)发表《美利坚之宗教新村运动》,文章写道,“社会主义一语,有很多的解释”。如果“不细论,简单一句话说出他的普通概念来,就是反对现在经济组织的精神和运动。各家的学说虽有殊异,而于此点,却大抵相同。”眼下,各种学说和方法,“在欧洲遂没有得着适当的机会以为充分的试验。而在美利坚纯然一个新天地,既有丰富而且低廉的土地足以供他们的试验;又没有象在欧土的反对势力来阻挠他们,所以他们得以自由试验他们的理想。”可见,李大钊对社会主义在美国实现也充满着期待。

1920年下半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经济系开“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课时(《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记录稿收入《李大钊文集(下)》),对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发展趋势及其实现的道路作出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和预见,他指出,“现代世界各国社会主义有统一之倾向,大体的方向群趋于马克思主义。”“倾向固吾辈所宜知,然各国所有的特色亦岂可忽略。”他又说,“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之时,必与英、德、俄……有异。”这种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总趋向的展望,对各国社会主义“特色”和“异点”的强调,为各国社会主义者提供了一条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的认知理路,沿着这条理路进行探索,“求其适合者行之”,自然就会探寻出具有各国、各民族不同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

李大钊指出,今社会主义既“立在人类历史之必然行程上,有具有绝大势力的历史为其支撑者,则社会主义之来临,乃如夜之继日,地球绕日之一样确实”了。他认为,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有力的政治运动”在中国发生也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至于要实现社会主义,他认为,“必须经过三阶段:一、政权的夺取;二、生产及交换机关的社会化;三、生产分配及一般执行事务的组织”。就夺取政权来说,采取平和的手段往往流于失败,“非取革命的手段不可”。但是,他同时也认为,“至若实行其手段,各不相同。有谓必须革命者;有主张不必剧烈革命者;有谓渐渐进行改革达到目的,用平和手段者。”他明确承认,“G.S.在英国带有平和性质,缺乏革命之性质。然在现代阶级争斗时代,想以平和手段,将生产完全归其管理,实属不易。”

李大钊强调,民主、自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民主主义与共产主义同源。他指出,“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在学说的内容上没有区别,不过在范围和方法上有些区别罢了。德谟克拉西与社会主义,在精神上亦复相同。真正的德谟克拉西,其目的在废除统治与屈服的关系,在打破擅用他人如器物的制度。而社会主义的目标亦是这样。”他还说,“德谟克拉西(Democracy)、伊尔革图克拉西(Ergatocracy)、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精神上有同一的渊源,在应用上有分析的必要。”

李大钊特别谈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自由与秩序的关系问题。他认为,“个人与社会并不冲突,而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亦决非矛盾”。“真正合理的个人主义,没有不顾社会秩序的;真正合理的社会主义,没有不顾个人自由的”。因此,“我们所要求的自由,是秩序中的自由;我们所顾全的秩序,是自由间的秩序。只有从秩序中得来的是自由,只有在自由上建设的是秩序。个人与社会、自由与秩序,原是不可分的东西”。

李大钊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和精神不应是各自分离独立存在的部分,应当是一个文明的整体。对于国人,对精神要有更高尚的追求。因此,他把社会的改造视为“物心两面之改造”。李大钊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民“永远不会享福,不会安逸;能够安逸享福的,惟独那少数的资本家。”“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应运而生的起来改造这样社会,而实现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是使生产品为有计划的增值,为极公平的分配,要整理生产的方法。这样一来,能够使我们人人都能安逸享福,过那一种很好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是整理生产的,不是破坏生产的。”他还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使人尽富或皆贫,是使生产、消费、分配适合的发展,人人均能享受平均的供给,得最大的幸福”。人与人之间是“互助、相爱,不是谋怨仇,并为大多数人谋幸福”。他设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的精神生活应该是十分充实的。社会主义能够避免资本主义那种“恶俗的气氛”、“商贾的倾向”、“金钱主义气味”,促进文化艺术的真正发展,保存文化艺术的个性,“表现纯正的美”。以往,我们将李大钊的这一思想主张只限定在唯物史观的范畴加以理解,这是有失于片面的。其实,它本身所体现的正是认识论,即对社会主义的理性认知。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李大钊形成了他特有的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应该将其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先声。

1945年4月,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会上,毛泽东作了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报告深刻分析了当时国际和国内的形势,论述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指明了争取光明的中国之命运的道路。毛泽东以极其明确的语言,完整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宗旨,“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创造性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我们“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推进改革开放,并明确提出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将社会主义的命运同人民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981年2月,邓小平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为题,为《邓小平文集》写序言。他满含深情地写道,“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说,“中国人民将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根本改变自己国家的落后面貌,并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的先进之列,并且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人类的正义事业。”

1992年1月,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他强调,检验和完善党的工作的“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提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后来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要求全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作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深沉的忧患意识、顽强的意志品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实现了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的良好开局。

责任编辑:吴自强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