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于矛盾和问题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者改造世界的前提是要正确地说明世界。这当中,辩证法是认识论的生命所在,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精髓。从辩证法着眼,观察和分析我国社会发展变化的过程,自然离不开对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认知。这个认知过程是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的。分析这个过程,其中有值得总结的经验和教训。
1956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作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全文阐述了12个问题,基本思想是,把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同阶级对抗社会的矛盾根本不同,它是一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不具有对抗性,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特别是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观点,以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方针和方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增添了新的内容,对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有必要指出,在这篇讲话中,并未直接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事实上,党的八大虽然对社会基本矛盾问题作了阐述,但是并没有对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作进一步深入论述。在大会议程当中,也没有对主要矛盾的讨论。因此,不能说关于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在党内取得了共识。
1957年9月至10月,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扩大)在北京召开。全会在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上,改变了党的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认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从而导致了1958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改变了八大一次会议关于国内主要矛盾问题的正确提法,使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时隔20余年,1981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全会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大会指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次会议是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史上又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是总结经验、团结前进的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胜利地完成了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
党的十九大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认为,“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党章将“据此作出相应修改”。应该说,党的十九大取得的一个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了党对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政治论断。这为党确立的两个百年的发展目标得以实现提供了思想、制度保证。然而,我们也要认真汲取历史的教训,对这一主要矛盾的认知在全党范围内进行更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之深得人心。
事实证明,透过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可以激活我们的问题意识,使我们党能够比较清醒地认识到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据此确立党的中心工作,采取更有效方法努力地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应当强调,各个地区在对待主要矛盾时,也应该或者说也需要从矛盾的普遍性中去发现自身的特殊性,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原则,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