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也就是十九大报告第三部分提到的八个“明确”。
第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这里也能看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根据我们实践发展的要求逐步形成的。那么,实现这个总任务,是一步到位还是分步实施?当然是分步实施。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十三大报告提出,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为什么现在对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判断比原来提前了近15年?因为按照我国现在的发展速度,到2035年我国一定能够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目标。要想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要达到的经济目标是什么?就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要达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2016年至2020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至少要达到6.5%。2015年,李克强指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时,初步预计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可达17万亿美元左右。从具体数据来看,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约合11.2万亿美元),从201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数字以及我国的发展速度来看,我们有信心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原来,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九大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就是说,在原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基础上,又增加了“美丽”,这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体现。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那么,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什么状态?十九大报告指出,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里提到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那么到本世纪中叶以后,下一步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共同富裕。从这里也能看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有伟大智慧的。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那么十九大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认为未来的发展也应该是从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到实现全面共同富裕。
第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这一总依据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我们今后要重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比如,在城乡收入分配上,东部地区、发达地区、特大城市的收入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偏远农村的收入水平较低。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