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理论新视野】张祖群: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4)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部分内容?来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旅游管理系张祖群教授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为您解读,敬请关注。

宣讲家网: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张祖群: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分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技术层面,一个层面是战略层面。技术层面和战略层面不可以混淆。技术层面,例如非遗下基层、传统戏曲进校园、对传统手工艺的扶持、青年人的培训等;战略层面,比如国家的法规政策。技术和战略两个层面应该双管齐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各行各业工作者的文化根基与灵魂,而不是无根之木。

宣讲家网: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应该如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张祖群: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的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因此,今天的文化事业更多的是以社会公益为目的,文化事业单位是在文化领域从事研究创作、精神产品生产和文化公共服务的组织机构。而文化产业,则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未来几年,我们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切实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将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和经营性的文化产业二者有效的协调起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二者并重,不可偏废。

宣讲家网:对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判断,请张教授从文化发展领域谈谈您的看法。

张祖群: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过三次非常重要的论断。第一次是1956年党的八大,第二次是在1981年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三次是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确定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主要矛盾的判断,不同背景(如区域经济学、劳动社会保障、产业经济学、文化产业、旅游管理等)的学者,从中可以解读出不同的学科生长点出来。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是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层次的,而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需求,当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人民必定会增加对精神食粮的需求。所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目前已经供给的精神食粮还不足以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的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并且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另外,还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最近几年来,文艺界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扎根民众的文艺作品。在以后的创作中,还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的的创作导向,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