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理论新视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谈学习十九大精神的认识与体会(2)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谈学习十九大精神的认识与体会(2)

摘要: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在全国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宣讲家网为网友更好地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摘编汇集了经济、政治等领域专家学者的精彩观点,提供全方位、系统化、多角度的理论阐释,带您一起深化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理解与认识。

政治

王浦劬(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人民性”的政治思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维主线

问:请围绕“人民性”的政治思维谈谈对新时代中国政治、新时代中国政治学发展的看法?

答:1.中国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不过,在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造完成以后,剥削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只是一定范围内存在,而且主要表现为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主体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与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势力之间的矛盾。

2.人民已经成为社会的主体,作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主要体现为拥护、赞成、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民内部的矛盾。

3.人民内部矛盾有多方面矛盾,而其中主要矛盾,是需求与满足需求的(生产)的矛盾。这种矛盾有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第二阶段是“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主要矛盾,构成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的基础和逻辑起点,新时代的政治就是为了解决这种矛盾而建设的权威性机制,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权威性生产和分配的机制的学科和学问。

韩毓海(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第五个现代化是最重要的现代化

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把总书记的这一论断称为第五个现代化,您是如何认识这一论断?

答:这样的说法包含4个方面的意思。

第一,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提出:恐怕再有三十年,我们会有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从1992年算起30年,就是2022年,也就是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是形成完善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们决胜小康社会建设之后,要向历史提交的重要答卷。

第二,我们要实现总目标,就必须从历史和世界的广阔视野,去研究人类制度的发展,深入研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问题,这也是总书记在全国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对全国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任务,所以,我们的工作应该围绕着这个总目标,聚焦总任务。

第三,制度建设的关键,就是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正像费正清也看到的那样,在中国文明中,法是礼制的一部分,法也是政治的一部分,离开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离开人民普遍觉悟,离开了人民赞成不赞成,法制建设就没有基础,也不可能成功。

第四,我们要密切关注司法改革的实践。

孙熙国(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执行院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

问:如何正确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

答: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新时代中国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伟大历史性飞跃。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