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理论新视野】赵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推动首都经济提质增效 (5)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

摘要: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如何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契机推动首都经济?宣讲家网特邀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决策咨询部主任赵莉为广大网友深入解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推动首都经济提质增效两大问题。

宣讲家网: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北京市作为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如何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同时更好地建构“高精尖”经济结构?

赵莉:刚才提到,疏解非首都功能是“牛鼻子”,要通过它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而疏解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所以下一步北京的重点任务还是发展。如何去发展?如何做加法?根据北京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必须围绕着创新中心这个目标,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在北京市党代会报告当中也特别强调,要继续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落到产业结构上就是要“高精尖”。“高精尖”经济结构是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视察北京的时候率先提出来的,这些年我们也围绕“高精尖”经济结构也作了很多文章,但是当前我们还存在这么几个方面的差距:

第一,劳动生产率低。北京劳动生产率相对低于上海,而且在一些高端制造业中也存在着低端的环节,包括金融领域,北京金融业的劳动生产率总体排在第一位,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些低端环节。比如保险领域,大量从业人员是做中介、销售的,他们的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的。

第二,地均产出率比如中关村一区十六园,2015年地均产出166.6亿元/平方公里,2014年张江高科技园地均产出421.7亿元/平方公里,是我们的一倍多。

第三,产业聚集度不够,布局分散,缺少顶尖企业。目前全市千亿级的企业只有七家,除了北汽、京东外,全都是央企。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北京上榜的有56家,上海8家,深圳6家,除去央企后北京只有5家。工商联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五百强,北京有14家,浙江有120家还不包括阿里巴巴,广东有60家还不含腾讯,江苏有82家。从我们几个重点行业来看多数龙头企业都不在北京,北汽在汽车行业排第四;生物医药方面我们最好的就是拜耳医药,在全国排名第七。

第四,企业研发投入低。据统计,2016年北京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是1.3%,上海比北京高0.1个百分点,美国的企业是5%,日本的企业是3.2%。我们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有2/3的企业研发投入几乎是零,即使是北京领军的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的水平也不高。联想、京东的研发投入分别只有3.3%和2%,深圳的华为和中兴分别是13.4%和12.8%,美国谷歌和facebook更高,比例达到了16.4%和26.9%。

怎么办?下一步我们在政策措施上需要不断完善。第一,要改革完善产业政策。一是要明确产业定位。坚持高标准,从创新角度来理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产业。北京为何需要有一部分高科技产业?这与科技创新中心定位有关。创新是要有业态的,如果缺乏对高科技产业理解的人、管理的人,是不会有高科技产业创新的。

比如香港,香港有很多好的大学,但是并没有尖端的创新。为什么?就是因为它缺了高端制造环节,它只有大学、只有研发,研发慢慢就弱化了。新加坡就有创新,它不仅有好大学,还有创新成果。为什么?关键就在于它的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一直保持较大的比例,制造业保持20%的比例。

二是要加大对产业的扶持力度。我们在产业的扶持上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目前有产业基金,但这些产业基金更多的是引导新产业落地,对已经落地的产业扶持太少,特别是对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太低。下一步我们要出台政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要解决北京企业研发投入水平过低的问题。现在北京市全社会的研发投入比例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更多的是给了高校科研院所,而这些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又没有完全市场化,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企业想购买这些创新成果,由于体制所限,又很难跟高校科研院所对接上。所以下一步,我们要把创新的研发投入聚焦到企业。

三是坚定不移地聚焦。现在各个区都想搞金融,都想搞文创。各区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突出重点。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