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理论新视野】实施协调发展战略,承载首都职责的新使命(2)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实施协调发展战略,承载首都职责的新使命(2)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并特别强调:“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是党中央从我国区域发展的新形势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出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首都建设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新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行动指南,是承载首都职责的新使命。

三、区域协同发展规划统领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示范使命。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京津冀地域面积21.8万平方公里,常驻人口约为1.1亿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层面,不仅仅在于自身经济的发展,它的最深层意义是推进新型的城镇化,是走城市群发展道路的一种表率。北京作为区域协同发展的核心首先要做好自己的规划。北京城市规划着眼于新的历史时期首都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明确发展目标和城市规模,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贯通历史现状未来,统筹人口资源环境,让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永续利用、与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的新要求。规划把握好战略定位、空间格局、要素配置,坚持城乡统筹,落实“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着力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做到服务保障能力同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同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不断朝着建设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前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思路和方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实现首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挥好北京一核的辐射带动作用,携手津冀两省市推进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着力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对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与河北共同筹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强化交界地区规划建设管理,优化生产力布局和空间结构,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打造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引领经济发展的大思路、大布局,提升京津冀城市群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引领地位。

四、京津冀古都文化主导的区域协同发展的历史传承使命。

京津冀地区历来都是我国文化发展最富活力的区域之一。改革开放后,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三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与优势。近年来,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三省市文化协同脚步也明显加快。但目前来看,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程度还比较低,具体体现在:一是三地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如2016年,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各自GDP比重分别是13.2%、9%和3.8%,差距较为明显。二是三地文化产业协同效应不高。文化部发布的《中国新型城镇化文化建设指数》显示,我国新型城镇化文化建设指数得分的标准差分别为京津冀(5.33)、珠三角(4.54)、长三角(3.10),即长三角地区文化建设的差异性最小,协同度最高,而京津冀地区文化建设的差异性最大,协同度最差。强化文化协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建设国际一流的高品质文化设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首都文明建设,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涵盖各区、辐射京津冀、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文化中心发展格局是文化之都的新内涵。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推动北京向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文脉标志的目标迈进是文化之都的新征程。

五、建设宜居和谐顺畅的国际大都市的生态使命。

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普惠的民生福祉。大气污染、生态环境破坏是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顽疾。坚持源头减排、过程管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多措并举、多方联动、多管齐下,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的短期目标。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行政等手段,强化区域联防联控联治,推动污染物大幅减排,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生态环境是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的长远目标。京津冀生态发展目标的实现,北京是核心,要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把城市和乡村作为有机整体统筹谋划,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充分挖掘和发挥城镇与农村、平原与山区各自优势与作用,优化完善功能互补、特色分明、融合发展的网络型城镇格局;要全面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人口城镇化和经济结构城镇化进程,构建和谐共生的城乡关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加强公共安全各领域和重大活动城市安全风险管理,深化平安北京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能力,降低城市脆弱度,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全、更放心,成为现代化超大城市城乡治理的典范;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从精治、共治、法治、创新体制机制入手,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要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促进城市运行高效有序,形成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匹配的城市治理能力,发挥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首要窗口作用,努力打造国际交往活跃、国际化服务完善、国际影响力凸显的重大国际活动聚集之都。

(作者系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经济学博士 副教授  )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周艳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