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理论新视野】增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增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摘要: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特别是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大党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必须引起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

QQ图片20171027132727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特别是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大党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必须引起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

一、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党员的数量越来越多,流动范围越来越广。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关系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近些年来,各地对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进行了积极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流动党员数量大,去向不能准确掌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类人员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频繁,流动党员遍布全国各地,数量巨大,逐年递增。这些流动党员大部分为“无序”流动。而这些流动党员一般思想观念新,有的文化水平较高,是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由于动态化管理机制不健全,对这些党员的流向,党组织不能准确掌握。二是流入地党组织管不着一些基层党组织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无抓手、缺载体,对长时间脱离党组织、作用发挥差的党员不能及时做出处理,使某些党员存有亮不亮身份无所谓的心理,不愿亮党员身份,成为“口袋党员”,致使流入地党组织管不着。三是流出地党组织难管理。大多数党员外出前和外出期间不向党组织报告,个别流动党员外出务工经商,常年不参加所在党组织生活,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尤其是预备期满后,预备党员不与流出地党组织及时联系,给外出流动预备党员转正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甚至造成部分预备党员流失。四是党员组织关系不能正常接转。按照有关规定,“党员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它正当职业,有固定地点、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党员所在党组织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至所去地方或单位党组织”。(见中组发[1994]8号文件《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试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的通知》)有的党员连续多年在外,务工经商地点较为固定,但由于程序复杂、耗时多等原因,不愿意转移组织关系,组织关系和工作单位长期相分离。管理方法落后流动党员管理方法不能及时与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接轨,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办法,缺乏行之有效的工作载体。组织党员开展活动内容单调乏味,方式方法简单。六是教育内容、形式单一。随着信息时代的的到来,党员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需求也随之改变。党员教育要求的单一性与党员需求的多样性不相适应,少数党组织忽视教育对象需求的差异性,没有从实际需要出发,在教育要求上过于强调一致性,不能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党员教育内容的一维性与党员思想的多维性不相适应,少数党组织在党员教育内容上单一、空洞,不能贴近党员思想实际,无法解决深层次上的观念问题;党员教育形式的静态性和党员活动的动态性不相适应,流动党员的流动性、分散性,使党员教育在人员、时间上难以落实。是对流动党员的服务不到位。在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上存在着讲管理多、讲服务少;讲要求多、讲关心关爱少的倾向,对流动党员关心关爱不够。八是发挥流动党员作用不够。由于流出地和流入地均缺乏对流动党员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久而久之,有些党员将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难以发挥出应有作用。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既有党员个人原因,也有党组织原因。主要原因是各级党组织对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在教育管理上失之以宽、失之以软,特别是对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缺乏深入研究,机制不健全,措施不得力,方法不得当,效果不明显。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