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GDP增速目标之后,中国经济看什么(3)

淡化GDP增速目标之后,中国经济看什么(3)

摘要:在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过程中,有很多观察者指出,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及的“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种关于经济增长的量化目标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十九大报告中“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城市管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中村等违法建设对政府其实是一种财政负担。举个例子,在2013年,时任西城区委书记王宁曾算了一笔账,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有2万多个服装批发商,每年给西城带来的经济效益约6000万元,但政府支付的交通、环境等管理费用却超过1亿元。

城中村等违建,是城镇化速度过快的产物,那么整治城中村背后的信号是,中国城镇化的思路发生了变化。

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7.35%,有些分析者认为中国未来的增长动力还是来自于城镇化,远期城镇化率要超过80%。

但也许中国的城镇化率不宜超过60%?城镇化率太高有两个很大的副作用,一是社保体系会崩溃,二是当经济出现明显滑坡的时候,会带来较大的社会压力。

教育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期的多起虐童事件,将学前教育的现状揭露在大家面前,即公立教育的严重匮乏和民间资本的野蛮生长,政府在负担学前教育时遇到了困难。

医疗方面,前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国办发〔2017〕44号),其指导思想为: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坚持政府主导并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市场要有活力,未来医保压力将急速上升,覆盖范围或会下降。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