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重视“读史”,引《长恨歌》讲述腐败危害(3)

习近平重视“读史”,引《长恨歌》讲述腐败危害(3)

“还要睁眼看世界”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处理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还是在对外交往中,“放眼世界,具有宽阔的眼光”一直是习近平对自己的要求。

在研究中国历史时,习近平也会将其放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来思考。“明朝末年,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发展,近代更是陷入了列强欺凌、被动挨打的境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封建社会统治者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看不到文艺复兴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拒绝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其他先进的东西。”习近平在谈到中国近代以来落后的原因时说道,“既从现实又从历史两个方面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才能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包括对外工作做得更好。”

熟读国外典籍,深入感受其他国家历史传统,习近平留下了“走30里路借书”和“两次踏访海明威写作之地”的佳话。

据习近平回忆,在陕北插队时,有个来自北京的知青总在他面前吹牛,说自己有一本德国诗人歌德的著作《浮士德》。习近平听多了心痒痒,就跑30里路去找他借书。为了打消对方的顾虑,习近平保证就是借来看看,肯定会还。结果,习近平看过之后被书中文艺复兴以来德国和欧洲社会历史的宏大背景所吸引,爱不释手。后来,那个知青每逢赶集的时候就找人传话:“赶紧把书捎回来。”没过多久,知青还是不放心,直接跑来找习近平。看着上门讨书的这位朋友,习近平打趣说:“你还真是到家门口讨书了,那还给你吧!”多年之后,习近平对德国总理默克尔和德国汉学家说自己很喜欢《浮士德》,就是当年看不太明白。对方说,我们德国人也不是都能看明白的。习近平笑言:“那看来不是因为我太笨。”

在福建工作时,习近平有机会去古巴。工作之余,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到海明威当年写作的地方去看一看。他说:“《老人与海》对狂风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鲨鱼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就想体验一下当年海明威写下那些故事时的精神世界和实地氛围。”习近平找到了海明威写《老人与海》的栈桥,还在旁边的餐馆吃了顿饭。第二次去古巴时,习近平已经是国家副主席了,他还是忘不了海明威,去了海明威常去的酒吧。在那里,他点了海明威最爱喝的“莫希托”,一种用朗姆酒配薄荷叶,再加冰块和白糖制成的饮料。在味觉体验的同时,他的思绪仿佛也进入了海明威生活的年代以及当时的美洲社会。

2013年3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说:“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两个月后,在和希腊总理萨马拉斯会谈时,习近平又谈到了自己读过的不少希腊古代哲人的著作。他说:“(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的古老智慧一样启迪着世人。”

熟知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习近平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从中沉淀出治国理政的智慧。他把这些来自历史和传统的智慧,融入了带领13亿多国人实现中国梦的伟业之中。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