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中的历史智慧
习近平通过宋太祖和李后主的对比,强调生活情趣非小事;以王安石、海瑞为范例,强调“宰相必起于州部”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2014年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习近平讲话说道。“世界上有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这些启示,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源泉。
反腐倡廉:引《长恨歌》讲述腐败危害
2013年4月,履新中国国家主席不久的习近平主持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主题是借鉴我国历史上的优秀廉政文化,提高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在那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特别提出要抓作风建设。其实此前多年,习近平早就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2007年2月,浙江省委书记任上的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专栏文章《生活情趣非小事》中讲了两则典故。
一则是钱俶进宝犀带。据《宋人轶事汇编》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割据江浙地区的吴越国王钱俶,后为宋朝效力,被封兵马元帅。有一次,钱俶向宋太祖赵匡胤进献了一条非常贵重的腰带,被称为宝犀带。宋太祖接过腰带说,自己也有3条贵重的腰带,但和你这个不一样。看到钱俶一脸好奇,宋太祖笑着说:“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原来宋太祖将事关民生的3条河流比喻为自己的宝带,钱俶听到后大为惭愧,再也不敢做进献宝物以媚上的事情了。
另一则是《南村辍耕录》记载的缠足典故。南唐后主李煜的嫔妃窅(音同咬)娘美丽且擅长歌舞。李煜别出心裁地让窅娘用布帛缠住脚,把她的脚缠成小巧弯曲的新月形。窅娘套上白袜子,在六尺高的金质莲花上回旋起舞,李煜借以欣赏所谓的仙子“凌云之态”。看到国君如此,结果“人皆效之,以纤弓为妙,以不为者为耻也”。沉溺声乐享受、倦怠国政的李煜只当了14年国君,南唐都城便被宋军攻破,他自己也成了宋太祖的俘虏,最终在汴京抑郁而终。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习近平在文章中写道:“这两则典故一正一反,说明了领导人在生活细节上体现出来的态度,绝不是小事。”
十八大后,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讲到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突出强调我们党艰苦朴素、与人民同甘共苦的优良传统。中央以出台八项规定为切入口和动员令,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务实态度,厉行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切实改进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几年下来,成效显著。
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民心。2013年1月22日,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告诫全党:“中国历史上因为统治集团严重腐败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他引用唐朝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讲述了唐玄宗懒政、官员贪污腐化导致唐朝衰落留给后人的警示。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自公元618年唐朝立国,到713年唐玄宗改年号为开元,经过几代人近百年的努力,唐王朝疆域广阔,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人才辈出,进入了全盛时期。当时繁荣的都城长安,成为其他各国向往的世界中心。然而在太平盛世中,也曾励精图治的唐玄宗满足了、懈怠了。他终日和杨贵妃沉溺在享受之中,渐渐地不再过问朝政。
“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朝堂上,杨国忠等奸臣当政、一手遮天;边镇中,安禄山扩充军备、暗藏祸心。唐玄宗对盛世下的危情一无所知,他沉醉于《霓裳羽衣曲》优美的旋律,配上杨贵妃曼妙的舞姿,仿佛盛世会永远持续下去。755年,安禄山的辖区突然传来阵阵战鼓,而曾经威震四方的唐军像皇帝一样长期懈怠,在叛军面前迅速溃败。此时,唐玄宗才从《霓裳羽衣曲》的旋律中惊醒,但都城长安很快被叛军攻陷,他带着杨贵妃仓皇逃往四川。在马嵬坡,愤怒的将士杀死杨国忠,逼宫唐玄宗,要求处死杨贵妃。尽管万般不舍,唐玄宗也只得赐死杨贵妃,以平众怒。几年后,唐朝最终击败叛军,唐玄宗重回长安时,眼前只剩下满目疮痍的都城。他在抑郁中度过了余生,唐朝再也没能重回巅峰,最终在内忧外患中被割据的藩镇取代。随着唐朝的灭亡,中国从封建社会的高峰滑落,进入了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灾难。
唐朝诗人杜牧曾在《阿房宫赋》中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来劝谏唐朝当政者吸取秦亡的教训。习近平借用古人之事,意在警示当今的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国力迅速发展,一些领导干部贪污腐化、脱离群众,引起了人民的不满。
对此,习近平毫不手软地打“老虎”、拍“苍蝇”。上至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一批国级、副国级高官,下到处级、科级等基层干部,一旦违法违纪,绝不姑息。如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凝聚了党心民心,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和信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