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敢于并乐于面对舆论监督

党员干部要敢于并乐于面对舆论监督

十九大报告从政治建设、理想信念、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正风肃纪、反腐败斗争、健全监督体系、增强执政本领8个方面,提出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任务要求。在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提出:“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切公职人员必须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这样能可靠地防止他们去追求升官发财和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舆论监督是成本最低的监督,是效率最高的监督,是与党内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等并行的利器,是实现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的有效途径。

习惯于在舆论监督下工作和生活,是一种政治上的清醒,是一种执政的智慧。当前,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舆论监督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民意表达的主渠道,也是党和政府与公众沟通,改进工作,获取支持力量的重要手段。然而,面对舆论监督,仍然有些地方、部门、个人如同遇到“豺狼虎豹”,无所适从,缺乏一种“胆识”、一种“自信”。他们口头上喊着“欢迎舆论监督”,行动上或是逃避、或是避重就轻,甚至千方百计加以阻挠、绞尽脑汁为舆论监督设置障碍。这不仅消解了舆论监督的尊严,更将自己推向了公正、公开的另一面,这是大错特错的。

不论是党内还是党外,都不允许有不接受监督的“特殊党员”、“特殊公民”,习惯于在舆论监督下工作和生活,是一种政治上的清醒,是一种执政的智慧。只有让舆论监督成为一种常态,才能通过舆论监督激发出“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效果,发挥好扶正祛邪、以儆效尤的教育警示作用,使舆论监督切实监督到家、到位、到底,让“闻过则喜,知过必改”成为党员干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前进的源动力。

是否乐于接受舆论监督,不仅体现一个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也是检验其思想境界和执政能力的“试金石”。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能够听到别人给自己讲实话,使自己少走或不走弯路,少犯错误或不犯大的错误,这实在是福气和造化。”舆论监督具有敏捷性,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推动问题解决的重要渠道。时下,进入了全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眼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已经成为社会革故鼎新、激浊扬清的一把利剑,成为党和政府推动“善政”的工具,成为社会发展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是否乐于接受舆论监督,不仅体现一个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也是检验一个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执政能力的“试金石”。

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是一种政治责任,既要虚心接受、敢于承担责任,又要勇于闻过则改。积极善意的舆论监督,对于及时发现问题并推动解决问题是大有裨益的。一个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拒绝舆论监督,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更不利于工作的有效开展,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会把反映人民的意愿和呼声与促进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对立起来;把揭露工作中的问题和错误与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对立起来;把抨击社会的歪风和邪气与化解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对立起来,从而使政府公信力处于赤字状态,陷于“塔西佗陷阱”。要敢于并乐于面对舆论监督,把舆论监督看成是送上门的镜子、摆在家门口的路标,学会在舆论监督中工作和生活,借助舆论监督的强大正面效应,化解矛盾、澄清谬误、改进作风、凝心聚力,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7/1222/979348.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广西防城港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209961124,网友之家交流3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