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岩:百年来对《诗经》的文学解读 (4)

摘要:《诗经》有“诗”的层面,也有“经”的层面。诗的层面就是《诗经》文学性的一面,这是大家最先接触到的。百年以来,对于《诗经》的文学解读,大约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第一,《诗经》就是诗,《诗经》是最早的诗歌总集; 第二,《诗经》里面最重要的是《国风》,国风是民歌;第三,《诗经》里最受欢迎的诗有两种:一是爱情诗,二是劳动人民反抗压迫的诗。

同样是《卫风》里面的《伐檀》,也呈现了一个劳动的场面,讽刺当时非劳动的者: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把檀香树砍下来,放在河岸上,河水清澈而且泛起阵阵涟漪。然后发出感慨,我们在这辛苦的劳动伐檀,可是有的人不稼不穑,不狩不猎,但是家里粮食、猎物却很多,这是为什么呢?他说,这不是君子,真正的君子不素餐(不白吃饭)。

这两首诗是在我们早年读书的时候,最常被选入课本的,劳者歌其事,它表现了底层劳动者对于剥削者的控诉和反抗。

我们翻看现在的中学课本,主要是两类:第一类是《诗经》中的爱情诗,第二类是《诗经》中的战争诗。爱情和战争成为现在当下中学课本对于《诗经》里面最欢迎的两个主题。比如《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还有《秦风》里面的一首:“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另外还有一首《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表现爱情;《君子于役》是表现战争的诗。这两个主题是我们最常用的,而且这两个主题一个是表现爱国之情,一个是表现优美的爱情,也是文学性最强的。

高中课本里面选了《卫风》里面的《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氓最初追求女子,这个女子嫁给了他,但是嫁给他以后,氓又变了心,这个女子被休,回家去了,表现了这样一个情感的转换。至于《氓》为什么选入高中课本呢?解释是说,让青少年把握对感情的成熟度。还有《小雅》里面的《采薇》,表现战争中的情感;《靓女》表现爱情等候。还有《秦风》的《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表现战友之情的。

我们可以这样总结,现在中学课本里面所传播的《诗经》的观念,是一个比较纯粹的文学观念,它选的大部分还是《国风》里面的内容,表现的是两个比较单纯的主题——爱情和战争。

现代人在没有专业学习《诗经》之前,所知道的《诗经》的片断和字句有哪些?我们统计到,最多的也是大家最熟悉的,是跟爱情有关的。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是最流行的,也是《诗经》的首篇,在历代,只要说《诗经》一定会提到它。第二个,“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首诗日常生活应用很多。然后就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是《卫风》里面的《硕人》,是描绘一个女子的。《诗经》时代,对于女子美的观念是非常健康的,这个女子不是娇弱的,而是高大的,很健康的美。包括“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很多地方都在引用。其他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些《诗经》中的字句都流传在我们的语言中,不断被我们引用,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字句。这些基本上是偏于《诗经》文学性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在当下对于《诗经》的解读中,有以下特点:

第一,《诗经》有风、雅、颂三个部分,雅里面还有大雅和小雅,这四个部分大家最熟悉,我们也解读得最多,流传最广的还是《国风》,而《国风》里我们最认同的是,认为它是民歌。

第二,《诗经》中的爱情诗和底层劳动人民“劳者歌其事”的诗被突出出来。

第三,《诗经》的文学性被反复确认,欣赏诗之美、研究诗的文字和文本的成果非常多,这是我们当下解读或者研究《诗经》的基本现象。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