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平:北京中轴线体现了明清皇权及宫城都市文化(4)

摘要: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故宫,早先叫做紫禁城,是明清皇帝居住的宫殿,如今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体现了明清皇权及宫城都市文化,其每一个殿从命名到用途都有不同的渊源和讲究,它所展示出的“和”文化、阴阳道学等深刻内涵,很好地诠释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为皇帝寝宫的乾清宫是重檐九开间的建筑,象征着九五至尊,它所表达的意思与乾清门相同。乾清宫里的陈设摆件都绘有龙纹装饰,包括龙椅、龙案、龙屏风等。古时帝王被尊称为真龙天子,皇帝一开心就是龙颜大悦,一生气就是龙颜大怒,皇帝的寝宫里到底有多少条龙,数也数不清。首师大历史系有位老师曾出于好奇想进去数一数,结果直到闭馆都没有数尽。第二次他带上了自己的博士生、硕士生接着数,给每个人分工划片,一人数一个区域,据说数到快下班的时候,把数据汇总起来一共有两万多条龙。没有准确数值,这是为什么?因为龙纹并不是清晰完整呈现的,而是相互交融堆叠在一起的,找到龙头找不到龙尾,找到龙尾又看不到龙头,这种隐蔽性让人很难数得清。尽管如此,两万多条龙纹饰也足以令人震惊了,单看这一处,足见中国具有浓厚的龙文化。

乾清宫内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正大光明”四个大字,它和清朝的立储制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管理学上,衔接管理是最难的,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的衔接,如果衔接的好,事物继续向前发展,如果衔接不好,就会出现中断、断裂,甚至危机,所以危机管理很重视衔接管理。比如说之前谣传2012年是世界末日,其实那一年是衔接管理年,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选举,美中俄法四国更换了国家领导人。通过类似的调整之后我们发觉世界发展是以和平为主流的,在和平条件下的衔接呈现出断裂少、发展性强的特点。表现在中国古代社会,这种衔接就是朝代更迭及对皇位的继承。

古代有一套制度叫嫡长子继承制,就是说由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皇位,清朝起先采用的也是这么一套制度。大家在有关清朝的电视剧中可能对“九王夺嫡”的历史有过了解。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康熙,在位时间六十年,膝下有50多名子女,其中光是儿子就有35个,活下来的有24个。在这些男孩当中,优秀的有十来个,起码有四五个都具备做个好皇帝的素质,然而天无二日,康熙只能选一个。那么选谁呢?按照制度,老大是庶出,老二是孝诚仁皇后生的,是为嫡长子,于是康熙起先立了老二,但由于老二在漫长的等待中耐性渐失,行止多有逾越,后来就被康熙皇帝给废了。太子党势微以后,八阿哥党崛起,康熙为了遏制皇子间的争斗复立老二,没想到争斗反而愈演愈烈。老二没有吸取教训,继续结党营私,终致再度被废。直到康熙临死前,把皇位交到了老四手里。之前热播的《步步惊心》《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等电视剧,描述的就是这段历史。雍正在位仅13年就去世了,多半是被累死的,并不是家国大事有多么繁重,而是要调节兄弟关系太过耗费心力。因为雍正的兄弟本事都挺大的,并且普遍对雍正当皇帝表示不服气。

继位之后,作为过来人的雍正意识到立储制度存在问题,必须进行改革。刚开始他打算直接废除该制度,干脆不立太子了,这个提议遭到了大家的反对。皇帝哪天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谁来接班就成了大麻烦,朝臣不能管皇家的事,国不可一日无君,到时候恐怕要出大乱子。雍正仔细一想,大家说的有道理,还得想法子完善这个制度,要怎么完善呢?他决定把接班人写下来但不公布出去,藏在“正大光明”匾后头,直到他去世再予以公布,这样一来就很好的避免了皇子争夺皇位的悲剧重演,这个制度被称为“秘密立储制”。这项制度实施以后,太监在乾清宫伸长脖子都会被怀疑是想打听匾后的事;执勤宫女不敢擦拭这块匾,害怕擦过之后惹上是非,解释不清。这块匾就这样长时间的挂着。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