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查过的《新华字典》:周总理亲自指导修订(2)

我们一起查过的《新华字典》:周总理亲自指导修订(2)

摘要:伴随着《新华字典》APP上线,人们开始重新关注这小小字典创造的令人惊叹的奇迹。

4. 查证回应“较真儿”读者挑错

作为国人最熟悉的工具书,《新华字典》受到关注的同时,也不乏“较真儿”的读者执著挑错。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读者提出,字典、词典在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眼中是文字的权威,因而编纂字典、词典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每条词义,每个注音都应认真对待,千万来不得半点的马虎。(1986年4月8日《北京日报》3版,《应重视字典中的失误》)

2006年,本报曾报道了一位上海读者8年挑出《新华字典》4000多种“错误”,并将售书的上海书城告上法庭一案。(2006年3月1日《北京日报》9版,《上海读者挑战权威字典》)

2009年,有一位曾当过教师的北京读者与《新华字典》的出版商——商务印书馆对簿公堂。这位读者认为,商务印书馆于2004年出版发行的第10版《新华字典》,在体例设置、义项确立、例证选用、标点符号使用等方面都存在差错,总数超过22638个,而且差错率达到万分之五以上,给广大购书者造成了知识性伤害。(2009年4月23日《北京日报》7版,《〈新华字典〉被诉出错两万个》)

2011年,又有一位网民在自己的博客中连发8篇博文,指出第11版《新华字典》存在多处错误,其中包括偏旁部首、笔画、字体、字形不一致,声符形体不规范,以及字词自相矛盾不统一等问题。(2011年7月28日《北京日报》12版,《〈新华字典〉被挑错 编纂专家回应质疑》)

对于读者提出来的问题,商务印书馆相关负责人称,由于时代在不断进步,新语汇、新义项不断产生,《新华字典》虽不断修订,也难免有滞后的地方,加上偶尔的编校遗漏和各版本体例的差异,出现一些遗憾或者失误是可能的。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商务印书馆也进行了查证、回应和澄清,同时表示,欢迎读者提意见,《新华字典》会在读者的帮助下不断完善。

《新华字典》的版本沿革

1953年版

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由新华辞书社编写,按照民国时期创立的注音字母顺序排列字头。

1954年版

此版第二次印刷(1954年12月)时,将魏建功封面题字更换为拼集鲁迅先生字。

1957年版

率先贯彻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首次以简化字作为主体字头。

1959年版

开始把全面推行1958年正式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贯穿于全书,突出了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的方式。

1962年版

对主体字头后所附的那些另立字头的异体字,在左上角添加“△”的标志;并对那些古本字或属古代用法的义项增加了“〈古〉”的标志。

1966年版

主体字头和正文均使用了规范的简化字;字形采用了符合1964年3月公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要求的大号宋体字。

1971年版

“文革”时期修订本,留下了特殊环境中的特殊痕迹。修订本共改动1100余处,引用《毛主席语录》46条。

1979年版

虽然处于拨乱反正时代,但受历史条件和观念制约,一些新的政治套话不知不觉被增加进去。

1987年版

大量收录了经济、法律、技术的词汇。

1990年版

根据1986年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时对个别字的调整情况,调整了有关字头,修改了相关内容。

1992年版

根据1988年国家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对个别字头作了调整。

1998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时两年对《新华字典》进行全面修订。修订后的字典收单字(包括繁体字、异体字)1万余个,带注释的词语3500多个。

2004年版

首次在书名后用数字标出新版版次:“第10版”实为“商务新10版”。

2011年版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商务印书馆共同推出。在具体的修订中主要涉及增补字音,增补新义,增删词语,增补人名、地名和姓氏用字,更新附录及改动体例。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