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

(一九九一年七月一日)

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

回顾七十年党的光辉历史,我们深深感到,今后的责任更加重大。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前的任务是,努力实现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的制定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和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为在下个世纪中叶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现我们的使命,必须正确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情包括很多方面,我主要讲三点。第一,我们经过几十年努力,虽然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是新中国经济建设是从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加上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至今经济技术文化水平还比较低。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第二,阶级斗争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它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这种斗争集中表现为资产阶级自由化同四项基本原则的对立,斗争的核心依然是政权问题。这种斗争同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们之间的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密切联系、相互交织。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中国大地上扎根并初步显示出优越性,但是由于它是一个新生的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还存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初级阶段,我们更要自觉地坚定不移地把这个任务放在中心位置。邓小平同志说:“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不但是我国长期的根本任务,而且在我国现阶段具有重要的紧迫的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基于对基本国情的正确分析,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在总结贯彻执行基本路线经验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二条原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党的基本路线和这十二条原则,总起来说,就是要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以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必须坚持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和鼓励其他经济成分的适当发展,既不能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搞单一的公有制,又不能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能搞私有化;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既要克服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国家法律法规和计划的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既要克服过去那种过分集中、管得过多过死的弊端,又不能过于分散和削弱宏观调控。我们应该牢牢把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这些基本要求,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能够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同生产社会化的基本矛盾,保证生产、流通、分配置于社会的自觉调节和控制下,实现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合理发展和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动摇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就动摇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必将损害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就谈不上社会主义了。在我国现阶段,适应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首先要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同时需要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以及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适当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我们要在实践的过程中,经过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采取适当的措施,逐步使得各种经济成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和发展范围趋于比较合理。要逐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价格、劳动工资、社会保障、工商行政管理等政策,保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引导其他经济成分健康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作用。

这里要特别强调两点。第一,国营大中型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骨干力量,它们的状况如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富有生机的国营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第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继续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健全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我们要继续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当前在收入分配上既存在平均主义现象,又出现了过分悬殊现象。这种分配不公的问题,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妨碍生产力的发展。属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中存在的问题,要通过劳动工资制度的逐步改革加以解决。其他分配形式中存在的问题,要通过完善有关政策和法规加以解决。要继续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又要提倡先富帮后富。我们保护合法收入。对过高收入,要通过税收等形式加以调节。对违法经营牟取暴利的行为,要依法坚决取缔。现在这些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必须努力改进。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既要遵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又要遵循社会主义经济的特有规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两者存在本质区别。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发展所客观需要的,因此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这些手段,不是区别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标志。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应该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采用那些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通用做法,但是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决不能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道路。计划经济要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改变过去那种忽视市场作用、忽视价值规律的做法,同时要加强和改善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宏观调控。坚持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我们在前几年的改革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积累了一些经验,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今后要继续探索,进一步寻求结合的具体途径、形式、办法和措施,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必须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不能削弱和放弃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能搞西方那种议会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削弱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不能搞西方那种多党制。我们应该牢牢把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这些基本要求,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和国家长治久安。

人民民主专政,是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的结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全体人民作为主人管理自己的国家,享受广泛的民主权利,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也是同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增强人民的主人翁责任感。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它同四项基本原则中的其他三项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我们所以强调人民政权专政职能的重要性,是因为国内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国际上还存在妄图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的动乱和北京发生的反革命暴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场惊心动魄的政治风波所提供的历史教训,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地位。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制度,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工作、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要改进和完善选举制度。各级人民代表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呼声。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体现人民利益的,应该通过法定程序和法律形式,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要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要支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职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没有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几十年革命和建设中,我们党和各民主党派建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亲密关系。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形式,应该充分发挥它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党体制和政治协商制度,切实发挥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以利于更好地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以利于更广泛地联系和团结各阶层群众。那种在我国实行西方多党制的主张,实质上是要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如果那样,人民的政权就要丧失,社会主义制度就要被颠覆,国家就要分裂,人民就要遭殃。全国各族人民决不允许出现这种局面。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大法宝。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继续巩固和扩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继续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地区加快经济文化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要继续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要巩固和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我们要进一步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建立健全一套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度和程序,充分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做到集思广益。继续推进机构改革,实行精兵简政,提高各级领导机关和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作用。加强城乡基层单位的民主建设。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对群众特别是各级干部的法制教育,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事务、社会事务的权利和其他民主权利,保证各项事业在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允许毒害人民、污染社会和反社会主义的东西泛滥;必须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不允许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我们应该牢牢把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这些基本要求,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建设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抵制和消除一切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不断创造出先进的、健康的社会主义崭新文化,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要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进行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巩固和发展人民内部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移风易俗,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蔚然成风。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一切先进分子,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世界观、人生观,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我们要保护和发扬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人民团结、社会进步的积极思想和精神。总之,我们要变精神力量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引导亿万人民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我们的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满足人民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丰富的、健康的精神需要,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我们党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方针。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创造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活跃气氛,提倡不同学术观点、艺术流派的争鸣和切磋,提倡同志式的批评和反批评。要鼓励深入研究我国建设和改革的现实问题,鼓励创作更多的健康文明、积极向上、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应该成为主旋律。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它不断发扬光大。我们还必须积极吸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把它熔铸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之中。只有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和依靠人民的力量,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创造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是广阔的领域。我们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和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要坚持一手抓整顿,一手抓繁荣,活跃理论研究,繁荣文化事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持续开展“归黄”、“除六害”斗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基础工程。它对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对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们必须加强教育工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我们党历来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这方面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意识形态领域是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的重要领域。资产阶级自由化同四项基本原则的对立和斗争,实质是要不要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斗争,但这种政治斗争大量地经常地表现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理论斗争。思想宣传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各级党委要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各部门的领导权。要以充分的说服力、强烈的感染力和坚强的战斗力,长期不懈地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和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大量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各级党委要采取具体措施,支持和组织思想文化工作者深入群众,深入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引导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天地里汲取营养、施展才华,成为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加强这三方面的建设,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始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不能离开这个中心,更不能干扰这个中心。要像邓小平同志反复告诫我们的那样,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全党同志必须贯彻始终地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一步一步地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我们一定要把这个雄心壮志在全党全社会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毫不动摇。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了,国家更加强大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就会更加充分地显示出来,我们抵御和平演变的斗争就会有更加坚实深厚的物质技术文化基础,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就会更加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更加自觉地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采取有力措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于这项重大战略任务,全党同志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狠抓落实。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的。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高度重视精神对物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政治对经济的巨大反作用,不能忘记这个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要记取前几年“一手硬、一手软”的教训,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发挥我们党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保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只有通过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更加充分发挥出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同改革开放分不开的。我们已经确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要求,要深入贯彻到实际生活中去,使之具体化、制度化,也都需要通过改革来实现。在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的过程中,我们面临大量新问题,都需要用改革的精神来解决。我们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工程,包括经济、政治、教育、科技、文化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需要相互协调,配套进行。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中已经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必须认真组织实施,保证胜利完成。恩格斯早就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在坚持这种自身改革的进程中,才能逐步走向健全、走向完善、走向成熟。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投身改革的伟大事业,通过改革,更好地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和保证。我们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勇于实践,认真总结经验,使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不断扩大,更加富有成效。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扬优势、革除弊端、大胆创新的过程。我们的开放,要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优秀文化成果,引进外资,以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自力更生能力和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能力。不进行改革,就不可能使社会主义制度继续保持蓬勃生机;在改革中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会葬送党和人民七十年奋斗的全部成果。要划清两种改革开放观,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同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的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化的“改革开放”的根本界限。我们的改革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决不能裹足不前、无所作为,也不能匆忙行事、急于求成。要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的智慧,有步骤、有秩序地向前推进,采取积极而又稳妥的方针,保证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发展。

我们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人民解放军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巩固国防、抵抗侵略,捍卫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和参加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对于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保持部队的高度集中统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不断地提高军队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高昂士气和掌握现代军事技术的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军事训练,使全军部队做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努力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我们要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关系,特别是保持和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在国际事务中,我们永远不谋求霸权,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主张通过和平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绝不允许任何人于涉我国内政。我们一贯主张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往来。在处理同外国党的关系上,我们要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我们要同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一道,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做出积极的贡献。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