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理论新视野】郭继承:从文化自信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角度学习十九大精神(5)

摘要:文章指出,文化自信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发展的着力点和方向。文章从五个方面为我们做了具体阐释:一、中国未来的发展目标清晰可期;二、文化自信与民族振兴;三、中国智慧为人类应对现代困境提供了启迪和指导;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五、如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通过这五个方面的讲解,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不辜负时代交给我们的使命。

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和国家之间到底该怎么相处?大家想想,没有经济全球化的时候,欧洲和中国很难交往,好几个月才能到达对方国土,但是现在坐飞机几个小时就到了。西方文化讲弱肉强食,但中国文化的智慧有《中庸》。《中庸》讲万物之间不是我欺负你,你欺负我。万物之间的关系,是并育而不相害。什么叫并育?并育不是弱肉强食,并育是我发展好了对你好,你发展好了对我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不同的文化之间互相尊重,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国文化强调风雨同舟、患难与共,这叫命运共同体。所以什么叫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要给人类的未来指明道路。

五、如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怎么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把十九大报告的内容跟大家分享一下。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具体地说,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好比盖楼是要打地基的,文化建设也是盖一座精神的高楼。要盖一座中华民族精神的高楼,它的地基在哪里?在中华文化。

我们为什么是中国人?不因为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说什么话,最重要的是你接受了什么的文化教养。一个人整天读“老庄”“孔孟”,接受这些教养就是中国人的心。整天学别的民族的东西,即使长着中国人的脸,但内心是其他民族的心。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我告诉大家,一个民族如果抛弃了自己文化的根脉,恐怕不会有未来。一个民族好比是一棵大树,这个大树它的根是什么?就是自己的文化传统。只有我们的根系很发达,我们这个民族才能枝繁叶茂。

二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工作味着我们的宣传和文化部门一定要明确责任、敢于担当,面对社会的乱象绝不能无动于衷,要以积极向上的文化和理论影响和引导社会,这是文化建设不可推卸的责任。《黄帝内经》中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说的什么?说的是社会风气像草一样,君子的风怎么刮,小草怎么摆。

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建设的任务是什么?文化建设的任务是提升民族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素养,集中表现为民族的道德素质。说一个人有文化,不是说西装革履,之乎者也。一个人有文化最重要的标志是德行,文化是来涵养一个人的德行的。

所以我觉得文化建设的标尺就是来塑造一个民族德行的。如果一个人的德行地基不扎实,他承载不起人生的高楼。很多德行地基不扎实的人,官又大,权力又大,名声又大,《左传》讲,“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都不乱说的。道德建设是一个社会的根,是一个社会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特别强调要依法治国,绝不可轻视道德的作用。因为道德建设不是空中楼阁,文化是道德建设的深厚根源,道德是要文化来养的。所以文化的滋养是养成良好道德风尚的源头活水,所以请大家多读读《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六祖坛经》。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