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蔡照华: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2017-01】蔡照华: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2016年8月4日,北京援青医疗队在先后结束西宁和玉树培训之后,没做任何休整,直接进入当地临床科室。我们克服高原反应的不适,迅速调整工作状态,每天不知疲倦地查房、出诊、抢救危重病人……在我们抢救的众多病人中,一位叫昂丹周的藏族老大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月10日下午,正当大家准备结束一天充实而繁忙的工作时,一个急迫的呼救声打乱了病房的平静。几个满头大汗的藏族小伙子,急速抬着病人闯入内科病房。内科主任没有责怪他们,而是根据多年经验判断患者病情危重,立刻将患者推入抢救室,给予心电监护,组织医护人员抢救,并第一时间通知我们北京专家。我们放下手中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脚步立即赶到了抢救室。

患者就是昂丹周,一位藏族老人。躺在病床上的他,已经意识丧失、心动过缓,呼吸极不规律,随时有猝死的风险。但他的家属手头没有任何既往病历,只有外院一张不太清晰的头颅CT,因为听说内科来了北京专家就直接将他送到了病房。这突如其来的危重病患,瞬间让整个抢救室的空气凝固了起来,但我们并没有慌乱。

在医务科的帮助下,我们组织了多科会诊,全方位分析患者病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尽可能全面的了解,对疾病的诊断作出综合性判断,第一时间制定了周密系统的治疗方案。

经过系统治疗,昂丹周大爷的病情逐渐缓解。入院第三天,他的意识逐渐转清。入院两周后,他的肢体肌力基本恢复,各项辅助检查明显改善,并顺利出院。出院的那天,昂丹周大爷一早便出现在内科主任办公室的门口。他拉着我们的手,颤颤巍巍地从怀中拿出洁白的哈达,戴在我们身上。老人不会说汉语,但从他的眼神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他对我们的感谢和敬意,也让我在一瞬间,想到了自己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双亲。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玉树,还有多少像昂丹周大爷一样的患者?他们淳朴、善良,在我们诊疗的过程中,没有一句怨言,有的只是对我们所有医护人员的感谢和尊重。这让我们找到了久违的自豪和尊严。同时,我也不免担忧,由于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和医疗常识,很多病人一旦遭遇突发病情,既不知道基本的诊疗程序,更有可能丧失最佳的治疗时机。试想一下,如果昂丹周大爷晚到医院半小时,如果值班人员不能及时组织有效的抢救,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玉树的两个多月里,我真切地感受到提高当地医院的诊疗水平、加大对当地老百姓医疗知识的普及,任重而道远。摸摸昂丹周大爷送给我们的哈达,一个清晰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我们会为之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