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视域(6)

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视域(6)

摘要:19世纪60年代以后,马克思恩格斯面对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结合国际工人运动的新情况和新任务,高度关注当时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发现,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视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

四、社会历史观的多方面阐述

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完善是在解决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19世纪下半叶,唯物史观面临着重大问题与挑战: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预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未能成为现实,大量有关原始社会材料的收集、整理、总结工作急需唯物史观的理论指导以及资产阶级学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庸俗化和歪曲等等。恩格斯晚年对这些重大的问题作了深入研究,撰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述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五封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原始社会发展的研究及对唯物史观论证的深化

唯物史观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时,对人类社会的起源及原始社会结构也进行了探讨,但由于历史材料的短缺和当时人们认识的局限,对人类社会的起源更多的是科学的猜想。因而,必须利用科学的实证材料,进一步地阐明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及其面貌。1877年,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发表,在这部划时代的巨著中,摩尔根发现了氏族的本质及其与部落的关系,揭示了氏族是原始公社制度的基本细胞,证明了原始氏族制度从母权制进到父权制的一般进程。这一卓越发现,揭示了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内部组织的典型形式和基本特征,为解开古代希腊人、罗马人、日耳曼人的历史之谜提供了一把钥匙。对摩尔根的重大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给予了高度评价。马克思十分详细地摘录了摩尔根书中的观点和材料,作了许多批语,补充了若干材料,打算把摩尔根的书介绍给德国读者,但马克思生前没有实现这个愿望。为了补偿亡友的遗愿和驳斥“讲坛社会主义”者、拉萨尔分子宣扬的超阶级的国家观,1884年3—5月,恩格斯利用马克思的结构、评语和评论,在摩尔根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了大量的实际材料,全面、系统地探索了人类社会早期发展阶段的历史,完成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在《起源》中,恩格斯科学地分析了人类早期的历史,揭示了家庭、私有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阐明了在私有制基础上形成的阶级对抗,剖析了国家的起源的实质,证明了国家由阶级产生、随着阶级的消亡而消亡的规律。

《起源》以丰富的史实材料为根据,科学地分析了家庭、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发展及其本质,填补了人们关于史前社会研究方面的空白,也弥补了唯物史观此前关于史前社会研究方面的不足,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新概述

19世纪80年代以后,为了批判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等资产阶级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的歪曲,恩格斯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一书。这部著作在全面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的同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阐明和发挥。

历史唯物主义书信对唯物史观的新贡献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本来是很清楚明了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论证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的同时,也肯定了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资本论》、《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都清楚地说明了这点。但在19世纪9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欧美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并在工人运动中确立了主导地位的同时,也遭到来自两方面的攻击。一方面攻击来自以保尔·巴尔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者的挑战。巴尔特把历史唯物主义归结为经济派唯物主义,攻击马克思恩格斯只承认经济因素的作用。另一方面攻击来自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青年派”的歪曲。他们机械地庸俗地解释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历史唯物主义被他们歪曲为“经济唯物主义”。这一状况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尤其在青年中造成思想混乱。

为了驳斥巴尔特等人和“青年派”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攻击,恩格斯在这一时期给康·施米特、约·布洛赫、弗·梅林、瓦·博尔吉乌斯等人写了五封重要书信,全面论述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一系列基本原理,为完善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贡献。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