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辛向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科学社会主义精髓

【2017-03】辛向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科学社会主义精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治国理政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体现着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智慧,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精髓,也闪耀着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始终坚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论断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有着极为广阔的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发展的大视野,始终把治国理政思想放到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去看待,放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趋势中去发展。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分六个时间段对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梳理,既清晰地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头活水,又为治国理政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回顾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强调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改变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状况,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把社会主义思想置于这两大理论基石之上,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和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为人类发展指明了未来趋势和前进方向。在当今中国,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坚持人类发展的光明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断在当今世界没有过时。只要资本主义存在一天,其基本矛盾就会存在,不管其形式如何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就告诉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科学依据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注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会由于其内在的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而逐步走向衰落,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由于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而强大起来。我们治国理政的自信首先就来自于这一点。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指出:“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说法是武断的。远的不说,就从国际金融危机看,许多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说明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但表现形式、存在特点有所不同。”习近平总书记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2010年欧债危机以来的事实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无论怎样变化,其基本矛盾的性质不会变化,是客观存在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以及不断展现出来的各种矛盾、危机、问题,我们要利用好,利用好了可以变成发展机遇。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过: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我们要善于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强调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高追求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强调,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和规律的学说,是一门真正的科学。作为一门科学,科学社会主义就是要探索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现实道路和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始终充满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精神品质,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对未来的自信。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谈到:“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2015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时再次明确: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立根固本,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有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可以保持共产党人的昂扬斗志和奋发精神。有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能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丢失了共产党人的远大目标,就会迷失方向,变成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者,最后意志消沉,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甚至产生‘天诛地灭’的想法,把当干部作为一种谋取私利、巧取豪夺的手段。”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理想信念缺失是最危险的缺失。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

96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才使我们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才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才使我们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历史发展逻辑的辩证统一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是不断地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推动中国滚滚向前。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强调未来社会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对于物质文化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的同时,反复阐明了公有制经济的极端重要性:公有制经济是长期以来在国家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是全体人民的宝贵财富,当然要让它发展好,使它成为党执政的强大基础、人民生活幸福的强大基础。发展公有制经济最重要的就是搞好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截至2015年底,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19.2万亿元、所有者权益40.1万亿元,分别为2012年的1.5倍和1.4倍;其中,中央企业资产总额47.6万亿元、所有者权益15.9万亿元,均为2012年的1.3倍。这样一笔巨大的资产将会为人民生活的改善创造更强大的物质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强调无产阶级一旦夺取政权,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总量,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加优越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地体现了这一基本原则。他反复强调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013年11月,在受中央政治局委托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十八届三中全会作说明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35年来,我们党靠什么来振奋民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靠什么来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靠什么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靠的就是改革开放。面对未来,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扩大开放,统筹开放型经济顶层设计,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实现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开放型经济强国。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要求未来社会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并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后,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国家,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无产阶级国家的性质、职能、任务,党和人民在无产阶级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方向性和原则性的回答。针对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面临的各种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提供了包括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制度在内的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二是为无产阶级国家更好地履行职能找到了有效的实践载体,即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的能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三是为无产阶级政党更好地领导国家和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找到了有效的发展方式,即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当代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不断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这一国体,并且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更加坚实的政治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最大的国情、最大实际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时,考察和分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认为共产主义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很漫长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在1875年所写的《哥达纲领批判》中首次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将经历“第一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他把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并认为它“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恩格斯赞同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划分的观点,把未来社会的“第一阶段”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

正是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我们党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都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更是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来看待。2012年11月17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习近平总书记还一再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我们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也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由于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有些地区的发展接近一些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于是,有的人就产生了这样一种认识:中国已经不是初级阶段了,中国已经很发达了,初级阶段可以不讲或者少讲了。这是不正确的,中国到本世纪中叶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前,无论人均GDP达到什么水平,都处在初级阶段。忘记了这一点,工作就容易出现偏差。

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提出了新常态的理论。“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并没有好坏之分,我们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新常态的特征就是: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由此可见,新常态说到底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在当前经济方面的阶段性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认识清楚这一点,就可以更好地把握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和路径,使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复苏低迷的条件下在合理的区间内运行;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我们就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要求,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供给质量、供给品种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引导性。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强调遵循人与自然是共生关系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强调要遵循自然规律,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解决好人与自然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突出地强调这一原则的重要性。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对待自然问题上,恩格斯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美丽中国,如何建设美丽中国”阐述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形成了系统的生态文明思想。他一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5年7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目标责任,推进清洁生产,扩大绿色植被,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首先,避免“无蓝天”增长,逐步消除雾霾天气,实现“有蓝天”的发展。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要求:今后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治理大气雾霾取得明显进展,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

其次,避免“无绿地”增长,实现更多更好的绿化,实现“有绿植”的发展。到“十三五”末,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65亿立方米以上,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达到15万亿元,森林植被碳储量达到95亿吨,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林业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比例稳定在17%以上,治理沙化土地1000万公顷。

再次,避免“无净水”增长,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有好水”的发展。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全民节水行动计划。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对水资源短缺地区实行更严格的产业准入、取用水定额控制。加快农业、工业、城镇节水改造,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开展节水综合改造示范。加强重点用水单位监管,鼓励一水多用、优水优用、分质利用。加快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工程。

最后,避免“无未来”增长,解决环境污染和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实现“有未来”的发展。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控制,到2020年全国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对中小型燃煤设施、城中村和城乡结合区域等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沿海和汇入富营养化湖库的河流沿线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实施总氮排放量控制。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社会主义要求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人类社会发展道路是一般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列宁曾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各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遵循了人类发展道路的一般规律,又有自己的特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总结近代中国一切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经验教训,深刻总结中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深刻总结世界各国发展进步的历史启示,符合我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现代化和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是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是坚持人民立场、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道路。2016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的工作和决策必须识民情、接地气,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道路。中国道路推动中国出口占全球比重大幅度提升。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就业会议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在全球出口中所占比重由2014年的12.3%升至13.8%。这是美国在1968年曾经占到的比重,此后任何国家一直都望尘莫及。中国道路推动中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数量迅速发展。2016年1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预计未来5年,中国进口总额将达到8万亿美元,利用外资总额将达到6000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中国道路使中国人更加自信地走出去观光旅游,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这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

[参考文献]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5]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