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04】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线,明确提出质量兴农,推动农业向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通过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京郊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产业,农业的多功能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北京农业也是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性基础产业,承担着为首都市民提供“菜篮子”安全保障、为首都和谐宜居提供绿色生态环境保障、为首都城乡居民提供就业渠道和增收致富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北京市以优化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为重点,全面推进调结构、转方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京郊农业发展正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的新时期,绿色生态可持续农业还处于培育发展阶段,农业发展对资源消耗的依赖仍相对较高,低收入农户增收面临着产品优质不优价、转移就业层次不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大力推动京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激活京郊农业的要素、市场和主体活力,加快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

发展安全优质农业

近年来,北京对都市农业发展空间实施战略性调整,传统农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收缩,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向优质安全绿色的方向调整。2016年,北京粮田调减到110万亩,北京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8.1亿元,同比下降9.9%。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2015年,北京市第一产业总产值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为0.6%,与此相对应,北京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贴现值超过1万亿元。在北京市农业空间和总量双降的情况下,北京农业供给的质量安全尤为突出和重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北京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

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要从建设健康中国首善之区的战略高度,增加高端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市场供给,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以此向高附加值产品与服务拓展。一是实施“安全农业”品牌战略,全面提高“菜篮子”的质量、效益和安全水平。加强第三方对农产品质量的认定和监管。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争取国际有机农产品认证。二是实施“互联网+安全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源头控制能力。三是进一步加强京津冀农产品质量安全协同管理。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京郊农业仍然处于化学农业发展阶段,当前,亟须按照新发展理念,走绿色生态有机农业的发展道路。一是进一步加快“调、转、节”的步伐,缓解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面源污染和水资源压力。二是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生态有机农业。农业相关支持政策要向开展生态有机农业的经营主体倾斜。通过市场的方式激励生态有机农产品价格让大众消费者接受。三是进一步加快山区绿色发展步伐,重点提升山区沟域经济发展质量。按照大农业观的发展要求,突出生态优先、环境友好、绿色发展,共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围绕重点沟域建设,加大财政对山区生态涵养和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山区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促进发展补偿机制的相关政策。

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新产业、新业态带来农业发展的新动力。近年来,北京市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有效拓展了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

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近年来,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已成为京郊都市农业发展的新动能。从消费端来看,安全优质农产品和观光休闲农业正在成为北京农业消费市场的主流需求。从供给端来看,北京农业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都高于周边省份,已不具备市场竞争的比较优势,农业老龄劳动力占三分之一。从都市农业产值来看,2016年,农业观光园共接待游客2250.5万人次,同比增长18.2%;实现总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6.3%;民俗游接待游客2297.4万人次,实现收入1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和11.7%。因此,京郊都市农业应进一步推动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向高品质方向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全面推动“互联网+”优质农业。应用互联网、扁平化供应链管理等理念,提高农业供给体系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近年来,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已经越来越广泛。据调查,2015年北京郊区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超过7.5亿元,有一定规模电商销售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超过43家,占调查主体的21.5%。截至2015年10月底,经过对北京近200家农场及合作社的销售情况汇总,80%以上的农场已经通过不同的渠道应用互联网技术。然而,多数“互联网+”农业的经营电商仍处于垂直型向综合型转变的阶段,仍然面临着成本高、电商化程度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推动和支持综合型农村电商的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籽种农业。籽种农业是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性产业,也是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重要保障。籽种农业是北京都市农业的一大亮点。近年来,北京市加快建设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和“种业之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15年全市种业收入达到12.7亿元,占都市农业收入的比重为23.2%。要进一步发挥技术、人才、资源等方面优势,做优做强现代籽种农业。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集体资产是京郊农民的宝贵财富,也是维护和发展农民财产权利的核心。目前,北京市14个涉农区县有乡镇级集体经济组织195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3962个。2015年,全市农村集体账面资产(不包括土地等资源性资产)总额为5589.9亿元。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才能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

加快推进乡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北京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2016年底,北京市已有98%的村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市累计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单位达到3920个,其中村级3899个,乡镇级21个,331万农民当上了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东。当前,需要全面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加大乡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加快完善村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股份设置,完善集体资产股权权能;加快突破镇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瓶颈,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

推进集体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近年来,北京市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闲置农宅盘活利用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突破。大兴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单位之一。大兴区西红门镇等多个乡镇都开展了乡镇统筹集约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试点,并取得了乡镇统筹集约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宝贵经验。在实践探索基础上,下一步还需要继续加强试点工作,总结试点经验,推动试点从点到面的发展,加快形成集约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的规范性政策。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借此契机,应进一步推动京郊闲置农宅发展健康养老、乡村旅游产业。

全面推进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办证。2016年,北京市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制定了《关于认真做好本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意见》,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截至2016年底,有93%的乡镇和84%的村已经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2017年,北京市将全面完成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强化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

2016年,北京市人均GDP接近1.7万美元,达到世界银行确定的高收入国家水平。尽管如此,北京市相对贫困问题依然突出,城乡之间、农民内部之间收入差距仍然较大。按照“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1160元,且本村低收入农户数量超过涉农家庭户总数的50%”的标准,北京市仍有234个低收入村、7.26万个低收入农户。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以富裕农民为核心,重点是强化对低收入农户的精准帮扶。

推动“六个一批”精准帮扶措施落地。坚持“六个一批”的精准帮扶思路,充分发挥乡镇、村的作用,因村施策,做好低收入村的帮扶工作。北京市农研中心2016年对全市收入较低村的抽样调查显示,超过四成被调查村有特色旅游资源。对于这样的村,应该重点放在如何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发展当地特色乡村旅游业。

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继续加强农民转移就业,促进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实现绿色就业、公益就业、弹性就业等多种形式的就地、就近就业,鼓励和支持帮助低收入农户实现就业的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环境。

探索市场化的精准帮扶机制。据我们2016年对北京市低收入村的调查,近50%的低收入村书记表示“有产品缺渠道”是制约低收入村可持续增收的原因。“十三五”时期,北京市要实现低收入村收入增长目标,在加大政策推动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授之以渔”,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重点加大产业精准帮扶力度,注重完善农业产业链与低收入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提升。尝试通过公平贸易的理念和方式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它通过给予贫困农户更公平的价格,帮助他们建立稳定的市场渠道,使他们获得更公平的发展机会,达到贫困地区农户可持续增收的目标。公平贸易通过市场的方式给予低收入农户帮助,以“造血”代替“输血”,让农民享有农业全产业链的价值分配,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新机制。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现代农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鼓励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把现代的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村。当前,北京农业要素投入面临的严峻问题是青壮年劳动力供给问题。因此,应全力加强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

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动北京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2016年,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达到7168家,成员达到18万人,市级示范社达到216家。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北京市农业人口的60%。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户有机联合体,是面向市场的农业经营主体,面对市场变化比小农户具有更好的应对能力。从市场主体而言,单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仍面临着市场能力不足、融资难、人才缺乏等问题,需要培育和提升发展能力。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针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切实办好农村义务教育,让农村下一代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要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使用人才培育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根据京郊新农人农场经营情况调研,京郊新型农民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过程中,面临着市场管理能力较弱的问题,需要一批有效、有偿的技术人才资源,及与之匹配的系统性的技术培训和服务。

支持新农人返乡创业。新农人是当前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新型主体, 应大力支持他们返回家乡创业。新农人主要从事的领域有农村电商、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家庭农场等,特别是青年返乡就业创业的人员在安全优质农产品供应、连接城乡供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带领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新农人在农产品行销、品牌经营等方面还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加强新农人人力资源提升,并制定新农人返乡创业的相关支持政策。

[参考文献]

[1]陈丹梅.紧抓北京农业电商牛鼻子,助力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J].农业工程技术,2016,(12):34-36.

[2]李庆国,芦晓春.严把北京农产品质量安全关[N].农民日报,2016-11-26(8).

[3]刘亚琼,杨玉林,李法虎.基于输出系数模型的比较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2011,(7):7-12.

[4]张英洪,刘妮娜.农民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