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生态共建 天更蓝水更清心更爽

京津冀生态共建 天更蓝水更清心更爽

摘要:据天津市水务局介绍,推行“河长制”以来,天津河道质量一年比一年好,水质异常河道从211公里下降到34公标河道里,环境卫生不达从53公里变为全部达标,综合考评优秀河道从620公里提高到了2503公里。

四年来,三地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统筹山、水、林、田、土的整体修复,深度推进大气治理,成果丰硕。蓝天增多了,河流变清了,绿色扩展了,生态屏障更加坚实。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四年来,三地乘着协同发展的东风,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统筹山、水、林、田、土的整体修复,深度推进大气治理,成果丰硕。蓝天增多了,河流变清了、绿色扩展了,生态屏障更加坚实,为三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全方位构筑绿色生态屏障

大年初一,站在海拔1052米的八仙山主峰观测站,寒风刺骨。虽然正值春节假期,但蓟州区八仙山风景区护林员朱金宝依然坚守岗位,在监测平台上一丝不苟地监测着周边森林,严防火灾的发生,北京平谷、河北遵化等地的大片森林也在他的监测视野之内。朱金宝介绍,一旦监测存在森林火险,将第一时间通知给京冀林业部门,三地共同做好森林防火,共同守护好京津冀这片共有的“绿色宝藏”。

蓟州区林业局局长金玉申介绍,京津冀三地有关区县已专门成立了森林防火联防委员会,本着“合力共防、迅速反应、共同处置”的原则,积极开展联防区森林防火工作,确保三地森林资源和林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京津冀三地生态相近,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相似。为了加强三地林业有害生物联合防治,2015年,三地林业厅(局)签订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框架协议》,并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总体方案》。近年来,三地林业部门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积极开展联防共治,尤其在防治美国白蛾等重大森林病虫害方面成果显著。

天津市林业局副局长吴学东介绍,4年来,为认真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共建三地绿色生态屏障,在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天津共完成营造林200万亩左右,相比过去每年十几万亩的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林木绿化率提高了23.7%。静海区、武清区开展了大面积的成片林地建设,建成大批集中连片上千亩的片林以及经济林、苗圃;蓟州区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通过山区造林、经济林建设、村庄绿化、以圃代绿等工程的实施,林木绿化率已达到40%以上。上述这些造林,已经跟京冀林带相连,构筑起一条坚实的绿色生态屏障。

在湿地保护方面,京津冀三地林业部门积极开展合作,互相交流保护做法,分享成功经验。4年来,天津采取了多项措施,湿地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成绩斐然。其中,七里海、北大港、大黄堡、团泊四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已达8.75万公顷,占到全市国土面积的7.4%,已成为京津冀地区的绿色之“肾”。按照规划,到2020年,天津湿地面积将达到2956平方公里,将为京津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作出新的贡献。

天津市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郭云峰介绍,为更好地保护三地农田土壤生态环境,2015年,京津冀三地土肥站建立了创新联盟,在节约用水,减少农田土壤污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北京市农田化肥使用量已经减少了30%;河北省节水灌溉面积超过2500万亩;天津市在10个涉农区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减少不合理施肥4.08万吨,节本增效27.73亿元。2017年,三地土肥站在北京共同发布《京津冀土肥水五年发展规划》,进一步减少化肥使用量,减少农田面源污染。通过实施农田土肥水高效利用技术,到2020年,京津冀三地化肥利用率将提高40%以上,水利用效率将提高10%以上,农田土壤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将更加凸显。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