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国际> 正文

李绍先:“一带一路”视角下中东当前局势分析

李绍先 图片02

李绍先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点此收看完整视频

点此收看高端论述

点此浏览课件

一、中东概况及其与中国的关联度

(一)中东概况

“中东”是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提出的一个地理概念。“中东”位于亚欧非三大洲的交汇处。今天我讲的“中东”,不仅包括西亚部分,同时包括北非部分,地理范围要大一点。中东是中国“大周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必要通道。2016年1月,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外交的开篇之作,国家主席习近平首访就去了中东,对沙特阿拉伯、埃及、伊朗进行国事访问。历史上,中国同中东地区一直保持着友好往来。埃及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伊朗和中国的合作源远流长,沙特是中国在阿拉伯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中东位于“一湾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是联系亚欧非三大洲的重要咽喉地带。历史上,许多民族都曾经在中东地区繁衍生息,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丰富了这一地区的文明历程,同时也成了民族纠纷和冲突的“多事之地”。中东是双重“十字路口”。为什么这么说?第一,在全球地理位置上,中东是东西方交通枢纽。在这里,穿越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贯通黑海和地中海,是欧洲和亚洲的结合部;在这里,从地中海穿越红海进入印度洋的苏伊士运河和曼德海峡,是亚洲和非洲的结合部。自古以来,中东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西方和东方的要道,也是欧洲经北非到西亚的枢纽和咽喉,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列强逐鹿、兵家必争之地。第二,在东西方文明交汇、碰撞与融合上,几千年来,东西方文化在这里频繁交流,多种民族在这里汇聚,我们不妨以“一二三四”概而言之,即:这里是一个祖先,两个民族,三次流散,四次战争。中东,人们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从宗教上讲,世界三大一神教(只信仰一个神的宗教)都诞生在这里。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是圣城。文化上的差异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看看库尔德人的历史,我们就能窥见中东地缘政治的复杂性。

大多数库尔德人是逊尼派穆斯林,主要分布在扎格罗斯山脉和托罗斯山脉地区:东起伊朗的克尔曼沙阿,西抵土耳其的幼发拉底河,北至亚美尼亚的埃里温,南达伊拉克的基尔库克,远及叙利亚的阿勒颇。库尔德人聚居的地方在西亚北部,其范围大体从幼发拉底、底格里斯和阿拉斯等河上游起到伊朗的哈马丹为止,包括土耳其东南部、伊拉克北部和伊朗西部若干地区,以及叙利亚和亚美尼亚的一小部分。这个古老民族有着强烈的民族独立愿望,却从来没有建立过自己的独立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20年8月10日,协约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英国、法国、沙皇俄国为主的国家联盟)与奥斯曼帝国签订《色佛尔条约》,该条约属于1919年巴黎和平会议系列条约的一部分,条约规定拟建立由大国庇护的亚美尼亚国和库尔德国。

后来,由于形势发展,特别是以凯末尔为领导的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在小亚细亚进行激烈反抗,协约国于1921年2月21日至3月12日,在伦敦召开和会,同时邀请了奥斯曼帝国及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参加。会上,土耳其大国民议会要求废除《色佛尔条约》。同年9月,土耳其军队于沙卡利亚河击败希腊军队,法国和意大利随即宣布不承认《色佛尔条约》,并与土耳其大国民议会议和。1922年,土耳其在对希腊的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协约国同意废除《色佛尔条约》,并于瑞士洛桑重新展开和谈。由于大国利益出现新的相持情况,且当时库尔德人内部存在巨大的分歧和矛盾,《色佛尔条约》所拟建立库尔德国就没有实现。库尔德人,这个中东人口中仅次于阿拉伯人、突厥人和波斯人的第四大民族,就这样分布在土耳其(45%)、伊朗(31.2%)、伊拉克(22.4%)和叙利亚(4.9%),少数散居在黎巴嫩、约旦等不同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出现民族解放运动浪潮,库尔德人也掀起了民族独立和自治运动。一方面是在土耳其的库尔德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土耳其出现了土耳其库尔德工人党,主要成员由土耳其库尔德人组成,其宗旨是在地处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叙利亚交界处的库尔德人居住区建立一个独立的“库尔德斯坦共和国”。为达到库尔德人自治甚至独立的目的,库尔德工人党与土耳其政府军进行了15年的交战。2000年,库尔德工人党宣布采取和平手段实现其独立目标,并在2002年更名为库尔德自由民主大会。一方面是在伊拉克的库尔德人。近些年来,土耳其、伊朗和伊拉克库尔德人的独立运动闹得轰轰烈烈。库尔德人跨界而居的特点给他们进行武装斗争提供了回旋余地,在一国遭到打击后就马上转战到另一国。土耳其库尔德工人党在伊朗和伊拉克建有基地,而伊拉克库尔德民主党又常常以伊朗为基地从事反政府活动。为了镇压库尔德人独立运动,萨达姆政权曾经不惜动用化学武器。库尔德问题以其复杂性和国际性而闻名于世,成为中东地区仅次于巴以冲突的第二大热点问题。在伊拉克战争以后,库尔德人在伊拉克的库尔德地区获得了自治,基本具备了国家雏形,拥有了国家机器的全部要素:政府、议会、司法、军队、财政等等。尤其是最近两年,伴随着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肆虐,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在抵抗“伊斯兰国”的过程中发展自己,一个“库尔德国”已经呼之欲出。预计在未来三、五年,库尔德问题可能会成为中东地区第一大热点问题。

作为三大一神教的诞生地和五大古老民族的长期共存地,中东复杂的人文脉络和悠久的历史底蕴,导致其地缘政治最为复杂。中东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其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是全球地缘政治的战略高地。古往今来,有很多名人,比如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俾斯麦、美国伟大的外交家基辛格都讲过“谁掌握中东谁就管控了世界”之类的话。在中国,研究中东问题的人都熟知一句话:“中东是大国的竞技场,同时中东又是大国的坟墓”,指的就是,历史上每一个强大到可以称霸的国家都要到中东争夺地缘政治的战略高地,而这里又布满了陷阱,在这里争夺充满了风险。撇开远的不说只看近的,如历史上曾经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大英帝国和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苏联,在相当程度上都是折戟中东。

(二)中东与中国的关联度

中国同中东国家关系特色鲜明。在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中相互支持,在探索发展道路、实现民族振兴的进程中相互帮助,在深化人文交流、繁荣民族文化的事业中相互借鉴。中东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必要通道,中国将与各国灵活、多方位地对接,提供不同的双赢、多赢、共赢的合作方案,增强政治互信,推动文明共建。中国和中东的关联度在近年来越来越密切,具体来讲,主要在经济利益、安全利益和战略利益方面。

1.中国在中东的经济利益快速发展

中国在中东的经济利益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中东是中国第七大进口来源地。中国从中东国家主要进口原材料和化工产品。原材料分为石油类和非石油类。中国,1993年首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15年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60%,达到60.6%,成为目前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和消费国。近年来,国内原油产量一直稳定在1.9亿-2亿吨,但这个产量相比国内巨大需求还差得较多,每年需要进口原油量约2亿吨。当前,中国石油消费增速超过了GDP增速,预计2020年石油年消费总量将达到6亿吨左右,而2030年中国石油消耗量的80%需要依靠进口。现在,我们发展清洁能源,用天然气取代煤炭,而天然气的主要来源也是中东,特别是波斯湾。第二,中东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中东国家已经成为中国的第八大贸易伙伴、第七大出口市场。2014年,中国和中东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对于一些传统的出口市场,如欧洲、日本甚至包括美国市场,中国的出口都出现了负增长或出口增速明显下降的现象,唯有对中东的出口仍有大幅度增长。尤其是2010年、2011年,在所谓“阿拉伯之春”实际上是大乱局的背景下,中国对中东的出口连年以两位数的增速增长。

2.中国和中东的安全利益越来越密切

中国西北部是穆斯林聚居地区,生活着2000多万穆斯林。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广大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一直得到中国政府和其他不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的尊重和保护。但是,由于受国际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激进思潮的影响,中国国内也出现了少数宗教极端分子,置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的大局于不顾,公然破坏国内稳定的政治局势,恶化民族宗教关系,并企图分裂国家领土。另外,受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的影响,中国国内恐怖组织也对社会稳定构成严峻挑战,且这些恐怖组织开始利用互联网和经济全球化,与境外恐怖组织建立密切联系,威胁社会稳定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严峻的局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东形势和中国西北部的安全形势互相关联。

3.中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越来越重大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中东黄皮书:中东发展报告(2015~2016)》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是对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发展的新推动。黄皮书分析称,“一带一路”建设对发挥中东国家的优势和潜力、加快经济发展及打破政治动乱与经济发展缓慢的恶性循环具有针对性,双方在能源安全、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合作领域最具经济互补性和互利合作潜力,可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通过开展大规模的互利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作为当前世界地缘政治的战略高地,中东形势的动荡、动向对世界产生普遍影响,对中国改革开放所处的国际环境产生的影响尤其深刻。举例来说,1990年8月2日,萨达姆政府发动侵略战争,伊拉克军事入侵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接着发生海湾战争。由于海湾风云突变,中国异常被动的国际环境迅速得到改观。1997年10月29日,中美双方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双方在声明中确认,将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基础上处理中美关系,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2001年4月1日,美国一架EP-3型军用侦察机在海南岛东南104公里处海域上空对中国进行侦察时,撞毁对其进行跟踪监视的中方歼八飞机一架,致使飞行员王伟罹难。美军用侦察机撞毁中国军用飞机事件导致中美关系跌入谷底。同年9月11日,美国爆发“9·11”事件。作为对这次袭击的回应,美国发动了“反恐战争”,入侵阿富汗以消灭藏匿基地组织恐怖分子的塔利班,并通过了《美国爱国者法案》。2001年10月7日,时任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宣布开始对阿富汗发动军事进攻。随着美国采取全球反恐行动,将其战略重心转移到中东,中国的国际环境又一次迅速改观。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发展宣言。战略机遇期就是国际环境变化中出现的对中国发展非常有利的一段时期。从以上中美双边政治关系大事记可以看出,中东和中国的战略关联越来越密切。

责任编辑:吴自强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