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为人为学为政之道——《尚书》品鉴

【2017-08】为人为学为政之道——《尚书》品鉴

《尚书》原名《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也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尚书》要旨主要有两点:一是明仁君治民之道;二是明贤臣事君之道。它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而这种天命观念具有理性的内核:一是敬德,二是重民。

《汉书·艺文志》有言:“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也就是说,先秦历史散文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重“记事”,以《春秋》为代表;另一类重“记言”,以《尚书》为代表。《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言辞文献。“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

《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虞书”“夏书”主要记载尧、舜、禹等上古圣君的传说,皆为后人追述,并非时录。“商书”自是言商朝物事,其中《商书·盘庚》确证为殷代作品,奉为我国记言文之祖,主要讲了盘庚迁都于殷,氏族百姓普遍反对,他为此说服众人而发表的训辞。“周书”主要有“诰”与“誓”两种文体,记周公言论最多。如《洛诰》《无逸》《立政》是周公告诫成王之言,《大诰》是对诸侯的训令,《多士》《多方》是对殷民的训诫,《君奭》是周公与召公的谈话等。通过这些记录,反映了周人的政治思想及周初社会的风貌。

“满招损,谦受益”、“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志以道宁,言以道接。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知之非艰,行之惟艰”、“若网在纲,有条而紊”、“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言辞皆出自于《尚书》。可以说,《尚书》中记载了许多为人为学为政之道,譬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就能太平)、“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蓄疑败谋,怠忽荒政”、“政贵有恒”等,今天读来依然十分受用,其中的为政之道对于领导干部有重要借鉴意义。

研读经典典籍《尚书》,取其精华,学习书中的为人为学为政之道,并将它们运用到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将会给人们带来有益的帮助。如同历经劫波未曾失传的《尚书》一样,这跨越千年的智慧从来不曾失色,反而愈加拥有历史的质感。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