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袁吉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是指导北京工作的辩证法总纲

【2017-10】袁吉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是指导北京工作的辩证法总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形成了指导北京工作的辩证法总纲,是指导北京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他关于北京工作辩证法的大逻辑和出发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工作的辩证法思想,对于做好新时期的北京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这是做好北京工作的一般逻辑

这里的政治,并非是与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相对应的政治,而指的是大政治,即从治国理政角度讲中央对北京工作的总要求以及北京如何落实。从这个角度看待北京工作,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北京应当成为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实践者。所谓模范实践者,首先要及时准确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大政方针,不拖沓、不走样、不打折扣,并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其次要结合北京的特点和禀赋创造性开展工作,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京华大地变为生动实践,保持发展的首善水平,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北京经验。再次要把服从和服务国家大局作为重点工作,并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谋划北京发展。

第二,北京应当从央地关系视角看待自身的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工作的特殊要求。在首都北京建设与发展的问题上,中央是最主要的行动主体,北京是服务主体,其功能主要是保障行动主体。这就意味着,处理好中央对北京的需求与北京自身的需求的关系便成为关乎北京发展的关键问题。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这是做好北京工作的特殊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的总要求前提下,进一步对建设什么样的首都进行了顶层设计,为北京工作描绘了蓝图和愿景,这就是明确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重大战略构想,至少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把握这个科学论断。所谓大历史观,这里主要指关于中国发展的历史观,特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观以及关于北京历史发展新阶段的历史观。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战略、国家大事、千年大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首都的需求和北京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二者的切合点,提供了北京建设与发展的基本依据,决定了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随着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首都北京的全国政治中心与国际交往中心的地位需要不断加强;而与全国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相匹配,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又能发挥北京自身特色的,对国家发展又至关重要的,就是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二是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的功能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目前的功能和人口已经超出了现有资源禀赋和承载能力,要切实为北京减重减负。这一方面要求北京以环境承载力为硬约束,确定人口总量上限,划定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另一方面着眼北京实现更可持续发展,对于北京城市功能予以了新的科学定位。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重要思想,着眼的不是泛泛而谈的发展,而是北京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即北京要发展而且要发展得更好;着眼的不是外延式的摊大饼式发展,而是内涵集约式发展;着眼的不是忽略北京作为一个城市的基本功能,而是要把四大功能作为重点定位,其他功能要围绕和保障四大功能来展开;着眼的不是为治病而治病,而是在治理大城市病的同时为首都核心功能的发展提供更为优越的环境和发展空间;着眼的不是把非首都功能疏解了事,而是要为它们找到更为广阔、优越的发展空间,并与北京发展形成互补与协作关系。

三是科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建设目标的深刻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为北京工作指明了方向。首先,是对和谐宜居要有更加精准的认识。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中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总要求,北京要走在前列。所谓宜居,就是人们在此地能够获得存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它要表现在吃住行教等方面,体现在生产生活生态全要素领域。要做到和谐宜居,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走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道路,更进一步说,要把群众生活更舒适这一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血脉里、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其次,是北京不应仅成为和谐宜居之城,更应成为和谐宜居之都。所谓和谐宜居之都,也就是说北京应当成为良好发挥国家首都功能的和谐宜居之城。脱离“首都”来讲和谐宜居,就体现不出北京在这方面的特性。再次,要体现国际一流的要求或标准。在这里,国际一流指的是在和谐宜居方面国际一流,这种意义上的国际一流离不开生产,离不开经济,但又不局限于生产和经济。不仅如此,这里的国际一流,主要指的是国际一流的首都,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国际一流的城市。当然,对北京来说,我们不仅要建设国际一流的城市,更要建设国际一流的首都城市。那么,这里的国际一流的内涵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提出的建设要求中找到答案,这就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理念。可以说,在落实这个理念的过程中,首都北京的城市建设与管理走在了世界重要城市、特别是首都城市的前列,就可以说是达到了国际一流的水准。

怎样建设首都,这是做好北京工作的实践逻辑

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在北京建设的问题上,搞清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不容易,但更重要的是要继续前进,在怎样建设首都的问题上下足功夫。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给了我们清晰的方法论指导。

第一,走一条符合其功能定位的发展之路,必须处理好疏解与提升的辩证关系。北京作为首都所在地、大量高素质人群的集中地、教育科研医疗优质资源的聚集地、城市的发展高地和历史人文传承厚重之地,集聚和吸附资源的能力非常强。但是,这种集聚资源谋发展的思路不利于区域发展和北京自身的长远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北京疏解功能谋发展的战略对策,是统筹国家发展与北京发展的科学决策,它意味着北京需要进入新的城市建设与发展阶段,进入围绕其功能定位进行发展的阶段。这也意味着北京转变发展模式,要从集聚资源谋发展的道路转变为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来促提升的道路。这条发展道路的关键就是处理好疏解与提升的辩证关系。可以说,疏解与提升的关系在这里也就是舍与得的关系。舍与得是手段与目的的辩证关系,从北京的视角看,首先,舍是治理大城市病的手段,得则表现为通过这一手段使北京恢复健康体态;其次,舍是为得创造更好条件,是为了更好地得,是为了提升以体现首都功能为核心的北京城市发展水平。把不能体现首都功能的其他一些功能疏解出去,把首都功能充分发展起来,切实抓住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履行“四个服务”职责所蕴含的巨大发展机遇,建设世界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这就是我们目前的工作重心。

第二,北京必须立足全国发展,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才能发展自己,这就要求北京处理好国家战略要求与自身发展的辩证关系。在这个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个重要判断,就是认为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重中之重、主要矛盾或“牛鼻子”。疏解非首都功能之所以是“牛鼻子”,主要在于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资源和要素来源于非首都功能,把这些非首都功能疏解出来,才有可能使京津冀协同发展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仅是解决北京、天津、河北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需要,而且是优化国家发展区域布局、优化社会生产力空间结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其目标是形成以首都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重要指示明确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才能切实发展自己,也才能完成党和国家赋予其带动区域发展、打造中国发展新引擎的使命。处理好国家战略要求与北京自身发展的辩证关系,其标准就是北京与国家都取得了得大于失的理想效果。具体地说,跳出北京发展北京,用更广阔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视野来谋划北京的发展,取得北京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双赢。

第三,在疏解非首都功能问题上,要按照辩证法办事。疏解非首都功能本身不是目的,因为疏解是与发展相连的,疏解本身也是为了发展,甚至就是发展本身。使疏解本身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有四对辩证关系要处理好。一是得与失的关系。被疏解对象应当在总体上、长远上得大于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个问题上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围绕迁得出去、落得下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这里面就体现着得与失的辩证法。二是集中疏解与分散疏解的关系。非首都功能种类繁多,品相有别,各自的要素禀赋和资源禀赋存在诸多差异。对于那些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且符合承接条件的优质资源,采取集中疏解的策略尤为可取。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重点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能要。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对疏解非首都功能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要求,对雄安新区建设的要求,就体现了集中与分散的辩证法。三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成功和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完善,其重要标志是北京首都功能的充分发挥、京津冀地区落差的消除、“反磁力中心”的形成、各城市之间的功能总体互补。达到这样的状态,就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应当利用一定的行政手段,把一些由政府管控的非首都功能主体疏解到承接地。同时,市场主体又需要依靠自我实现发展且更能实现自我发展,以形成市场反磁力高地。所以,这里特别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辩证法,特别体现着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的辩证法。四是地方政府间的关系。疏解与承接涉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复杂关系,各地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这里就涉及地方政府服从服务大局和相互间合作共赢的辩证关系。北京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龙头,更需要发挥辐射作用。

第四,在北京城市规划建设问题上,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疏解非首都功能、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而发展自己,还不能够解决北京自身的问题,还需要根据“四个中心”的首都功能定位重新布局和规划自身的发展。在北京的规划建设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改变北京以往单中心、“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做到功能清晰、分工合理、主副结合,并提出了“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空间布局,以构建新的城市发展格局。在这个布局中,首都功能核心区发挥政治中心功能,中心城区是“四个中心”集中承载地,城市副中心则与雄安新区一道成为北京发展的两翼之一,“两轴”是首都功能代表性区域,“多点”是承接中心城区的适宜功能的重点地区,“一区”则是首都的生态涵养区。这个布局全面规划了北京的各区域功能,提出了要统筹城市与生态、首都功能与辅助功能、各区域之间、发展与宜居、职住关系、宏观规划与精细化管理等重大问题,强调了首都功能在北京范围内的全面覆盖性,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同时,也突出了重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北京城市建设要围绕增强首都功能展开;二是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精神一步步展开,在每一个阶段突出抓好几件大事;三是要把加强和改善民生的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这就体现着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辩证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