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与民意共鸣共振彰显制度优势

两会与民意共鸣共振彰显制度优势

摘要:当今世界,要说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答案无疑是我们自己。而这份自信的根基,就是我们立足自身土壤,在吸收借鉴、兼容并蓄基础上创造了一套好用管用的制度。

在中国的政治坐标中,“两会时间”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一个实现社会参与、上下互动、统一思想的过程,一个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过程。“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两会传递的施政所向深度契合了民心所望。这就是中国制度的独特魅力: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民有所盼,政有所为。

春和景明听政声。在全国两会这件政治大事中,有过去与未来的交汇,有梦想与智慧的激荡,有国计和民生的展望。虽然刚刚行至中程,但金句与喜讯已不绝于耳——“全年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三年”;“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今年开工580万套”……有政协委员在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表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共获得六十余次掌声。好评闻于会场内,也见于会场外。翻阅广大网友的评论,“提气”“给力”“暖心”是最高频的词汇。

民声何以如此积极?根源在于两会传递的施政所向深度契合了民心所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有着具体可感的现实注解。不论你是期盼与政府打交道更容易的企业主,还是希望腰包早点鼓起来的农民工,抑或是为孩子“前脚出校门,后脚进辅导班”而挠头的家长,都能从两会这个重要政治平台上感到政策关怀的温暖、看到愿景成真的希望。这就是中国制度的独特魅力: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民有所盼,政有所为。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答案无疑是我们自己。而这份自信的根基,就是我们立足自身土壤,在吸收借鉴、兼容并蓄基础上创造了一套好用管用的制度。作为政体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伟大政治创造的新型政党制度,皆是“中国智造”。正在火热进行的两会,可谓我国政治制度的一种仪式展示。5000多名代表委员,来自人民、根在人民,知道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执政者听其言、汇其智,国策与民意由此同频共振、上下贯通。事实说明,“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两会从来都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今年尤为鲜明。一方面,敞开大门、从谏如流,让共商国是不再是会堂里的讨论,而成为全体国人的参与互动。“我向总理说句话”收获30余万条建言,参与者上至105岁下至7岁;不少代表委员报到前一天还在基层调研,“部长通道”上问不避讳、答不避难、干货满满。一方面,积极建言、认真献策,越来越多的“专家型”代表委员,让提案议案的含金量大大提升。脱贫村民又返贫怎么办,廉价药“一药难求”怎么破,幼教能否纳入义务教育……但凡老百姓关心的,两会上都有所涉猎,一派严肃活泼的政治局面。两会这面镜子,映照出一个大国对待人民期待的责任担当、对待问题矛盾的自信胸襟。

今天,中国所面临的世情、国情正在深刻变化。改革步入深水区,社会日益多元开放,各种利益博弈和矛盾冲突增多,许多事情遭遇“两难”甚至“多难”,很多问题不是简单地大声呼吁、加大资金投入、出台一项新政就能够迎刃而解的。与此同时,老百姓的权利意识、发声热情愈发高涨,各陈己见、交锋激辩渐成民主政治生活常态。治国理政必须学会在这种环境中寻找共鸣点,善于把庞杂民意最大程度地转化为国家共识。这个意义上,越是形势复杂、任务繁重,就越需要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就越需要充分体现两会这一民主政治平台的功能,让13亿人的声音从“江湖之远”直通“庙堂之高”,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在中国的政治坐标中,“两会时间”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一个实现社会参与、上下互动、统一思想的过程,一个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过程。换个角度来看,两会又是一个鲜活样本,人们可以从中体察中国之治的民生分量,“中国式民主”的生机勃勃,中国制度的强大自信。风云际会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充分发挥制度红利,让党心民意交融汇聚,定能更加充分地彰显我们国家的人民底色。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