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王海臣: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路径

【2017-10】王海臣: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路径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鲜明坚定地指出,要始终矢志不渝地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区域良性互动中解决自身问题、实现共赢发展,这是实现北京可持续发展、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必由之路。

持续深入学习,积极融入大局,不断增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过去几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北京市坚决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主动融入、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实现了良好开局。如何将这项战略持续推向深入,使其更好地落地生根,形成丰硕成果,必须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是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是解决三地面临矛盾问题的现实需要,而且是优化国家生产力布局和空间结构、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需要,意义重大而深远。北京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核”,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和重大责任。过去几年,北京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始终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和首都科学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更高的标准和更大的尺度来谋划首都发展,更加自觉地把北京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大局来考量,努力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

二是要从实现首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破解北京发展遇到的难题,必须纳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采用大禹治水的办法,疏堵结合疏解非首都功能,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近年来,我们始终注重正确处理和把握好“都”与“城”、“舍”与“得”的关系,牢牢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在“疏”字上持续用力,在“舍”字上保持定力,切实转变发展思路和理念,开启了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重大转变;不断增强与津冀两省市的协同联动,在交通、环境、产业等重点领域携手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快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

三是要切实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落实到行动上和各项工作中去。北京作为首都,各方面工作具有代表性、指向性。蔡奇同志指出,检验我们“四个意识”强不强,最关键的就是看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是否到位,非首都功能疏解推进是否有力。三年来,市委、市政府系统谋划部署,制定形成了“远期有贯彻意见、中期有五年规划、近期有工作要点、当年有重点项目”的一揽子推进体系。设立了领导小组和9个专项工作小组,建立了常态化对接会商机制,签订多项合作协议和备忘录。严控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大力推动减量建设、减量发展。坚持疏解与提升统筹推进,努力剥掉“白菜帮”,集中力量发展“白菜心”,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全国科技中心建设扎实推进,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构建,经济发展新动能正在形成。

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工作导向,以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为目标方向,坚定不移地在疏解中谋发展

蔡奇同志提出,疏解非首都功能,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调结构、转方式,就是腾笼换鸟,就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就是改善人居环境,就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就是更好地履行作为国家首都的职责。这“七个就是”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有力指导全市上下处理好功能疏解与环境整治、发展提升的关系,努力在疏解中实现更好发展。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组织集中开展了“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把疏解非首都功能与拆除违法建设等城市管理措施结合起来,确保完成功能疏解和人口调控任务。

三年多来,我们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政策,坚持疏控并举,分类施策,分领域制定实施疏解方案,扎实推动一批疏解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施了全国首个以治理“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全市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1.7万件;累计关停不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制造业企业1713家,调整疏解商品交易市场409家。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市共完成疏解提升市场90个;完成21个物流中心疏解;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599家,完成全年计划的119.8%,主要涉及建材、家具和木制品加工、化工、包装印刷等行业;整治“散乱污”企业4858家,涉及排污问题的企业3535家。部分教育医疗机构疏解步伐加快,目前已压缩培训机构30个,天坛医院新院年底将投入试运行,友谊医院顺义院区进行土方施工,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新校区、北京中医医院垡头院区等疏解项目有序推进。城六区重点区域疏解腾退形成了很多鲜活的经验和做法。东城区、西城区主动对接保定白沟、石家庄乐城国际商贸城等承接平台,年底前将完成动物园地区、永外城批发市场的疏解转移;丰台区与大兴区成立联合工作组,推动服装企业与河北省承接地精准对接,联动疏解;朝阳区多次组织企业组团赴河北考察,支持企业在承接地加速发展。在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带动下,全市常住人口连续保持增量、增速“双下降”态势,城六区常住人口2016年实现了由增到减的拐点。应当讲,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正在转化为生动的实践。

疏解整治的目的在于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我们已经研究制定了非首都功能疏解腾退空间管理和使用的意见,明确了疏解腾退空间要优先用于保障中央政务功能,补充完善国家文化设施,为重要国事活动预留空间,推动科技创新,更好地履行“四个服务”职责。与此同时,我们下决心“留白增绿”,增加面向群众的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发挥比较优势,创新合作模式,促进三地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努力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一是着力推动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涉及北京的国家高速铁路网全部开工,“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打造,市域内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年底前将全部消除,一体化交通网络加快构建,三地老百姓出行将更加便利。建立健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与津冀合力推进淘汰落后产能等重点领域减排,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力度持续加大。2016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累计下降23.7%,老百姓的“心肺之患”将逐步解决。产业对接协作深入开展,“4+N”产业合作格局加快构建。年产整车30万辆的北京现代第四工厂在沧州正式投产,实现了“一个工厂带动一个产业基地”。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吸引了86个生物医药转移项目落户,其中北京医药企业59家,成为“产业承接集聚化、园区建设专业化、异地监管协同化”的范例。在重大产业合作项目的带动下,北京对津冀的投资呈井喷态势,2016年京企在津冀的投资为2039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3.35倍。

二是着力打造创新共同体。在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同时,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从构想变为现实。京津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实施,京津冀大数据综合实验区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中关村企业累计在津冀两地设立分公司2930家,子公司2988家。2015和2016年,北京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为111.5亿元、15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2%、38.7%,创新驱动发展格局正在逐步成型。

三是着力打造民生共同体。坚持推动北京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津冀布局,为当地居民就近就学、就医提供便利。市、区两级与津冀各地方共实施教育合作项目30余个,组建了京津冀地区12个创新发展联盟,北京五中、八一学校在河北建设分校项目有序实施。与河北开展了五个重点医疗合作项目,实现了北京居民在河北燕达医院就医直接持卡结算。2016年北京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院的350万患者中,河北患者占比从2013年的9.1%降至7.5%。

四是加快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充分发挥首都“一核”作用,把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作为先导和突破口,在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同时,大力推进内部功能重组。强化京津双城联动,加快实现同城化发展,共同发挥双引擎作用。推动建立网络化城镇体系,共同打造我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一体两翼、比翼齐飞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是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出的战略举措,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北京城市副中心将与雄安新区共同形成北京新的“两翼”。

一是加快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把“最先进理念、最高标准、最好质量”的要求体现在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各个环节、方方面面。目前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和6个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正在加快完善。行政办公区一期工程加紧建设,年底前四大市级机关和相关市属行政部门将率先启动搬迁。八通线二期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建设。与此同时,我们从市级23个部门抽调100多名干部进驻通州帮助工作,努力把副中心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

二是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当成自己分内之事,牢固树立“雄安新区需要支持什么,北京就坚决支持什么”的意识,主动加强规划对接、政策对接和项目对接,推动符合雄安新区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向新区疏解转移,引导北京人口随功能疏解有序向雄安新区转移,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直连直通,鼓励以中关村为代表的创新要素向雄安新区集聚,支持市属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与雄安新区开展合作,促进北京新的“两翼”协同共进、比翼齐飞。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