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清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我们自信

郑清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我们自信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通过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完善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空前繁荣,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文化对外影响力逐渐扩大。在欧美,“中国文化年”“中国文化周”等的举办已经成为其文化生活的一项内容。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新中国成立后,着力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随着政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方面,极大地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的树立显然离不开改革创新,改革创新也成为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的重要动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立是创新与改革的成果

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立,本身就是创新与改革的成果,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崭新的文化。早在1940年,毛泽东就提出了新中国的文化纲领,即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也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民主主义文化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立,离不开对旧有文化的改革创新,这不仅使许多原本濒临消失的文化得以保留,还赋予了新的生命活力,使其焕发出新的光彩。比如,新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为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提供了丰富题材,激发了新的创作热情,涌现了大批反映生活广度和深度的新作品,对文化普及与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化水平与自信的提高,有赖于人的文化素质的养成。新中国成立前,广大民众基本缺乏受教育的权利,文盲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旧有教育进行了全面改革,大力发展新教育,各级各类教育获得迅速发展,其中工农业余教育即是一种新的教育类型。特别是经过持续不断的扫盲,不但广大工农群众获取了文化知识,整体人口素质得以提高,还为此后他们通过知识技术的学习改变自身命运奠定了重要基础。

“双百方针”的提出与确立又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涨。1956年4月中共中央确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科学和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针,随后中共八大又进一步强调要求予以坚持贯彻。这调动了人们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知识分子的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热情空前高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吸引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也取得了非凡成就,文化自信极大提高。许多优秀的经典文艺作品就诞生在这个时期,如文学作品《林海雪原》、话剧《茶馆》、电影《五朵金花》、动画片《大闹天宫》、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歌剧《江姐》等。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