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时代潮头  通古今变化  发思想先声

立时代潮头 通古今变化 发思想先声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还处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改变这个状况,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加倍努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增强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展哲学社会科学之风貌,传时代精神之精华。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道:“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这展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蒸蒸日上的强大自信,也饱含着党和人民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殷殷重托。习近平总书记希望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哲学社会科学要勇立时代潮头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哲学社会科学要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勇立时代潮头。1978年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成果,这场由哲学社会科学率先启动的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推动了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展现了哲学社会科学勘破思想迷津、改变社会进程的伟大力量。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加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站立时代潮头,科学回答思想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中的问题,引领社会不断前进。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发展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思想创新,更加呼唤理论创造,更加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发挥思想引领与价值塑造的作用。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哲学社会科学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哲学社会科学要通古今之变化

哲学社会科学要通古今之变化,晓世事之变迁。哲学社会科学在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变化时,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也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既引发了中华文明深刻变革,也走过了一个逐步中国化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但有些人无法客观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现实与未来,或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根基、不合理,或者用五花八门的西方理论观点来解读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或者认为中国只能以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为楷模,社会主义没有前途和希望。面对这些错误认识,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提供了指导,他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更不能采用全盘否定、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真正通晓古今之变化,科学探查社会变革之因果,永远指引中国前进之征程。

哲学社会科学要发思想之先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当前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交流碰撞活跃、社会思潮纷纭激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存在的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比如,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有的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这就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应当更加善于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加坚强有力地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发思想之先声,亮马克思主义之剑,传马克思主义之精髓。

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批判精神,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可贵的精神品质。发思想先声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思想先声要植根现实实际,发思想先声要勇于批判、敢于亮剑,发思想先声还要纠偏定向,不懈斗争,在碰撞、斗争中析事明理、辨析谬误,批判和反对错误,团结和凝聚共同奋进的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时代契机。但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势不容乐观,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还处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改变这个状况,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加倍努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增强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展哲学社会科学之风貌,传时代精神之精华。

本文系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阶段性成果。

(作者工作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