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颜晓峰: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8)

从十个方面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学习科学理论体系,首先要按照《三十讲》的内容一讲一讲地学、一讲一讲地理解。在这个基础上,按照《三十讲》的排列顺序,我将《三十讲》进一步概括为十个方面。这十个方面都是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来构建的。

第一个方面,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支柱。这是《三十讲》中第二讲的内容。有人会问,为什么没有从第一讲开始说,因为第一讲的主要内容是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理论品格等,所以我没有把第一讲放在理论体系之内。我们讲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容是什么?就是四块基石——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党的十八大之前我们讲的是道路和理论,党的十八大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习近平同志又提出了文化自信。

第二个方面,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这是《三十讲》中第三讲到第六讲的内容。

第三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因此,我们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理解把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

第四讲是“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根本性的变革和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这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实的实践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通过党和人民的创造和奋斗取得的。

第五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标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重要的实践基础。

第六讲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由于我国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我们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有一百年时间,如果是在古代社会,一百年的变化是缓慢的、不显著的。但在这一百年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解也要有新的标准。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十亿多人口,八亿在农村,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今天看来,我国现在有13亿多人口,其中城镇常住人口有8亿多人,而且现在大家都是用手机搞饭吃,因为手机不仅是通讯工具,还是信息工具、娱乐工具、交往工具、金融工具。前几年,我们出门要带三件东西——身份证、手机、银行卡,现在银行卡可以绑定在手机上,所以现在出门可以不用带银行卡了,这些都反映了我国三十多年来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讲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就要研究社会主要矛盾的两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从人民需要的方面来讲,原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前半部分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前半部分的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就表明了人民的需要发生了变化,这是领域拓展、层次提升。领域拓展,是指人民的需要领域不仅是物质文化领域了,还包括政治领域、社会领域、生态文明领域等等,人民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层次提升,是指物质文化需要是一个历史的标准,随着人们需要层次的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也有不同的标准。那么,怎样表述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呢?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表述,就是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对人民需要的满足来讲,过去我们的表述是“落后的社会生产”,现在的表述则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中,不充分是不平衡的原因,由于不充分才导致不平衡。那么,发展的不平衡体现在哪些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城乡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改革开放40年来人口的流向和走向就反映了我国城乡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人往高处走,哪里的资源、要素、机会更为充足、更为丰富、更加容易获得,人们就往哪走,这是第一个层面。

 第二个层面是人们收入财产状况的不平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很多都不是无偿供给的,而是需要人们通过市场交易、交换来实现的,这就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财产状况以及相应的支付能力。所以,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美好生活的标准,美好生活的预期,美好生活的实现,美好生活的体验,都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发展的不平衡。

第三个层面是公共服务提供的不平衡。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均等化,就是公共服务资源提供的平衡化。但是由于现在的发展还不充分,所以我们公共资源的数量、质量还达不到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再加上一些体制机制的障碍,就使得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分配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因此,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最为重要的还是发展。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