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开创人类更加光明的未来

携手开创人类更加光明的未来

一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深入分析人类过去100多年历史的启示,深刻、全面、系统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进程。过去一年,从日内瓦万国宫“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到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再到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北京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饱含东方智慧与世界情怀的倡议,在国际社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支持和赞同。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而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表示,“对我而言,这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在“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困惑面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强大感召力。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纵观近代以来的历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从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150多年前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70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60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关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这些原则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人类——超越狭隘的民族国家视角,主张树立人类整体观,将国家、民族、人类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天下情怀与全球视野;命运——超越消极意义上“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的认同,形成积极意义上的“命运相连、休戚与共”,主张风雨同舟,荣辱与共,让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体——着眼于人类文明永续发展,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开创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人类新文明。可以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浓缩着新时代中国领导人对世界的深邃思考,体现了中国这个大国、中国共产党这个大党的天下情怀和风范。

各国具有差异性,世界具有多样性,但这些“不同”正是了解彼此的动力,不应成为冲突的原因。世界各国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分歧矛盾,但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家园。西方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格言,东方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思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各国人民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在物质、制度、精神等层面求同存异、聚同化异,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道,汇聚了人类价值的最大公约数,为人类破解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等难题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一带一路”倡议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抓手。如果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一带一路”则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目前,“一带一路”建设横向延伸至沿线各国,纵向贯穿社会各层面,成为广受欢迎的重要国际合作平台。截至去年底,中国已累计与8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0份合作文件,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十九大报告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哲学层面上追求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在现实中则着眼于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发展潮流,契合各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走符合自身国情发展道路的普遍诉求,必将在实践中产生强大凝聚力,使各国人民携起手来,在和平与发展的马拉松跑道上奋勇向前,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开创人类更加光明的未来。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