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要打破“四堵墙”

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要打破“四堵墙”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智库,英文为Think tank,可直译为“思想打仗”。这个战场既没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肃杀,也不同于“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但不管是冷兵器时代孟尝君“食客三千人”,还是如今大国纵横捭阖中趋于白热化的软实力比拼,几千年来,门客、军师、幕僚、师爷、谏议大夫、政研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从个体的“诸葛亮”“赛诸葛”到集结抱团的“智囊团”“群英萃”,都以不同的形式履行着智库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校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有“新”作为,需正视高校智库建设在转型期跟不上、不适应新形势的问题,对标新时代新要求,勇于“破”,善于“立”,打破“四堵墙”。

首先,要打破政治与学术之间的墙。坚持党对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领导、坚持用精准学术成果支撑党政部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高校智库及研究人员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习近平总书记向党政领导干部提要求:“要充分信任知识分子,重要工作和重大决策要征求知识分子意见和建议。”新型高校智库作为众多高级知识分子的聚集地,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党政部门是学术研究的信息源,高校智库研究的供给侧与党政部门的需求侧必须精准对接。党政部门是学术成果的使用者,高校智库及其研究人员与党政部门人员形成良性互动的生成机制,有利于提高学术成果的采纳率。

其次,要打破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墙。针对高校智库目前理论研究较强而应用研究不足的“闭门造车”现象,需建设供需对接平台,创新三项机制:党政部门建立决策咨询类需求发布机制,发布国家、区域、行业重大战略需求;高校智库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国际交流合作优势,建立满足需求选题机制、引导需求选题机制、创造需求选题机制;校地合作,双方建立平等对话交流机制,确保信息精准对称。同时,要加强对大数据的应用。理论研究数据的充分性对于科学评价应用型成果起到重要论证作用。要坚持通过实地考察、听取工作介绍、组织个别访谈、召开调研座谈会等形式获取客观调研数据,并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海量大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另外,高校理论研究习惯使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需要转化为“深刻而不晦涩,专业而不艰深”的党政公文表达、通俗表达,使学术研究成果易于被受众应用。

第三,要打破内强管理与外树形象之间的墙。内强管理,是要提升市场化运营能力。针对目前市场化程度不足,行政干预较强的情况,新型高校智库要扬弃地吸收西方智库的管理经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用市场化思维方式进行营销推广,引入融资机制,完善孵化链条,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激励机制。外树形象,是要提升舆论引导力。“酒好也怕巷子深”,新型高校智库要拓展成果运用渠道,综合运用新媒体时代传播手段,增强舆论引导能力。

第四,要打破智库平台之间的墙。“和羹之美,在于合异。”高校智库要加强与兄弟智库平台的互联互通,整合优势资源,充分沟通、协商、布局、联动、呼应,提升形成智库建设大格局,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最大合力的智力支持,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使“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通过发表论文、出版外文著作、参与国际峰会等方式推动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经验走向世界;通过国际比较研究,学习诸如“胡佛研究所”等国外先进智库建设经验,与全球智库发展趋势“同频共振”。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