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辅成:活着树一面旗帜 倒下铸一座丰碑

王辅成:活着树一面旗帜 倒下铸一座丰碑

摘要:20世纪90年代,王辅成在天津师范大学面临退休,已是副校级巡视员的他,被领导关照,并没有具体工作安排。有人说,享受着局级待遇,工作又清闲,多好!王辅成永远记得党旗下的誓言,他想,退休就意味着为党和人民奉献的时间变少了,必须抓紧时间。

王辅成在向青年学生宣讲雷锋精神。 资料图片

王辅成在向青年学生宣讲雷锋精神。(资料图片) 

夜半时分,78岁的王辅成依然在孤灯下查阅资料,整理着第二天的宣讲稿《活着树一面旗帜 倒下铸一座丰碑》。年至耄耋的他,为什么还如此勤奋?

为利?他从天津师范大学退休后,致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24年里超过千场,听众多达40余万人,按说劳务费不菲。但他却坚持不收任何费用,还向社会捐助了40多万元。

求名?他20世纪70年代就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荣誉称号,荣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并作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代表,受到过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熟悉他的人说,他图名,图“共产党员”这个“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活着,树一面旗帜;倒下,铸一座丰碑!

在岗·离岗

王辅成的人生路径并不复杂,但每个阶段都有许多让人回味的故事。

他做过19年的中学语文教师,每天早上7点前到校,晚上7点后离校,“七对七”的12小时工作制他始终坚持。他爱生如子,勇挑重担,在他手上,多年的垫底班成为先进班,没人能管的“淘气包”成长为栋梁材。他用5年时间系统研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和《毛泽东选集》,作了32本读书笔记。他利用周日带领学生们去旱厕淘粪,用行动学习劳动模范时传祥的奉献精神。1981年12月,天津市教育局专门发出137号红头文件,号召广大干部教师向他学习。

他还担任过12年的市环卫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身为领导,他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上下班不坐公车,每到公休日,都和环卫工人一起推着小车,带着粪勺,到和平区万全道、兰州道以及百货大楼等地的公共厕所淘大粪、清理社区卫生死角。他主管单位分房工作,总是优先考虑有困难的普通职工,一套又一套福利房分出去,他自己反而成了领导干部中住房条件最差的。38平方米的老旧单元,而且是最不好的六楼,一住就是几十年。

20世纪90年代,王辅成在天津师范大学面临退休,已是副校级巡视员的他,被领导关照,并没有具体工作安排。有人说,享受着局级待遇,工作又清闲,多好!王辅成永远记得党旗下的誓言,他想,退休就意味着为党和人民奉献的时间变少了,必须抓紧时间。

当看到有人在报纸上公开反对“大公无私”、鼓吹“一切向钱看”、宣扬“共产主义虚无缥缈”的舆论时,他坐不住了。与青年学生接触越多,越觉得自己使命重大。他决心要以开设讲座的形式,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给他们。

有人劝他,这年头思想政治课难讲,大学思想品德课让人怵头。王辅成不信邪,偏要啃啃这块“硬骨头”。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我们不去讲,谁去讲?这是共产党人的使命和天职,不仅要讲,还要大讲、特讲、理直气壮地讲。”

出乎很多人意料,王辅成的“三观”宣讲有声有色,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他从“三观”讲到“三严三实”,从“两学一做”讲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大学讲到中小学,从企事业单位讲到街道社区;从城市讲到农村,从天津讲到北京、河北、河南等多个省市。邀请的单位络绎不绝,亲友们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劝他少讲几场。但他总是有求必应,曾有过一周宣讲6场、一天宣讲3场的纪录。据不完全统计,24年来,他共宣讲了1300余场,平均每周至少宣讲1场,受众达40余万人。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