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稳中求进 更加奋发有为

坚持稳中求进 更加奋发有为

摘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指的是各项事业、各项具体工作要在稳的前提下积极作为、奋发有为,力求有所进展。其中,稳是基调、大局,进是目标、方向,稳与进有机统一、相互促进。

稳中求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事业的工作总基调,也是我们服务各项事业、做好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科学方法,更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略。

深入学习和领会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丰富内涵和科学方法,对于我们做好新时代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为何要坚持稳中求进?

什么是稳中求进?其内涵非常丰富,简而言之,就是在平稳有序中追求发展进步。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指的是各项事业、各项具体工作要在稳的前提下积极作为、奋发有为,力求有所进展。其中,稳是基调、大局,进是目标、方向,稳与进有机统一、相互促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和阐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上升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和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党的十九大又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上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指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

从治国理政重要原则、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反映了我们对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识的不断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内外环境和发展大势,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办成了过去长期想办没有办成的大事,解决了过去长期想解决没有解决的难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充分说明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是符合我国实际和经济发展规律的,是治国理政行之有效的重要原则和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同时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方略。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我国发展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新旧问题交织,风险、挑战涌现。

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发展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及其外溢效应带来新的变数,保护主义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关系新一轮调整中,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战略迷茫和保守内顾凸显,“逆全球化”思潮上扬,民粹主义大行其道;传统安全威胁时起时伏,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必须警惕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引起一些西方国家强烈反弹。今年以来,某主要经济体制裁和遏制中国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我们应对贸易风险和反遏制、反战略讹诈的压力越来越大。

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群众在空气质量、环境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和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等。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只有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政策协同,才能实现我们的既定发展目标,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坚实的物质基础,顺势开启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

2 如何正确处理“稳”和“进”的辩证关系?

“稳”和“进”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稳”和“进”是对立的。“稳”要求做事稳妥、不出差错,强调循序渐进;“进”要求突破障碍、激流勇进,强调速度。另一方面,“稳”和“进”又是统一的。“稳”和“进”不能孤立地存在,只为“稳”,不思“进”,“稳”将不“稳”;只求“进”,不顾“稳”,求“进”而难“进”。“稳”和“进”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稳”是“进”的前提,为“进”提供基础和条件;“进”是“稳”的保障和目标,“稳”是为了“进”,而“进”在一定程度上又能更好地实现“稳”。

“稳”和“进”的辩证关系体现在各项工作中。以经济工作为例,经济发展有两个重要衡量指标:速度和规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济不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规模不持续扩大,人民生活得不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经济社会中的其他问题也将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我们确立的发展的目标也不一定能够顺利实现。但是,经济增长不能急躁冒进,片面追求高速增长,必须稳定可持续,否则就会经济“过热”,出现各种问题。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教训。

在外交工作中也要正确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稳”,主要指中国外交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面对动荡不安、战乱冲突频发的地区和国际形势,我们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面对质疑现有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言行,我们始终主张在维护中加以改革完善;面对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思潮抬头,我们始终高举多边主义和开放包容的旗帜。中国外交的这种稳定性和确定性,是大国应有的担当,不仅对冲了各种不确定性,也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定力和自信。“进”,指的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使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当前,各项工作都在稳定有序推进,然而,也有些党员不能够正确地处理“稳”与“进”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稳而不进,缺乏担当精神,“守摊”思想严重。有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求稳怕乱,“但求不出事,宁愿不干事”,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谈问题一大筐,说困难一大堆,而如何解决问题却一筹莫展。结果,问题久拖不决,贻误发展时机。

二是进而不稳,奉行激进式发展,盲目求进,制造了新的社会矛盾。有些党员干部不顾群众意愿,盲目铺摊子、上项目,致使国家、集体或群众财产和利益遭受较大损失。有的急功近利,什么见效快、最容易出成果,便上什么项目,不惜寅吃卯粮,不惜牺牲生态,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有的不顾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民力条件,不惜突破预算,盲目大肆举债,大上项目,表面政绩风光,实则暗藏新的风险。

三是求稳而不稳、求进而不进。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一味求稳,轻视发展任务,导致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更高层次需求,引发群众不满,积聚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有些党员领导干部采取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但发展方法和措施不对路,经济发展迟缓,同样陷入了尴尬境地。

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对稳与进的辩证关系认识不足,导致片面追求一端,造成两端皆失,另一方面是由于对稳中求进的工作方法和能力储备不足,主观愿望缺乏客观技术、实际能力做支撑。这些问题影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影响了美好生活的兑现,必须予以坚决纠正。

3 稳中求进:稳什么?怎么进?

“稳”和“进”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把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必须解决好稳什么、怎么进的问题。

稳什么?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保持稳定的工作很多,当前尤其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经济在合理空间内运行,保持适度增长。要完成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不在合理的空间内运行,不保持稳定增长,实现目标就是一句空话。初步测算,“十三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需保持在6.5%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才能实现翻一番目标。即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后,相当长时间仍需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才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因此,保持经济中高速稳定的增长是我们的长期任务。

二、民生得到根本保障和持续改善。“稳”的重要内涵就是民生得到根本保障和持续改善。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稳定之基。要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更好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培训,着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其他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努力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使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得到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继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努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三、稳定人民群众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当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只要我们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政策协调配合,市场预期就会稳定,民心就会稳定,我们各项任务就一定能顺利实现。

怎么进?

稳中求进,基础在稳,目标在进,进就是在稳的基础上前进。这种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做到“蹄疾而步稳”。“步稳”强调稳扎稳打;“蹄疾”强调敢闯敢试。蹄不疾,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步不稳,则如醉汉走路,东倒西歪。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二是打好三大攻坚战。进,既要有长远目标,也要有阶段性目标。当前阶段性的重点目标就是打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精准脱贫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强考核监督。污染防治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调整运输结构。

三是鼓励干部敢担当。稳中求进的“求”是“主动作为”。党员干部如果不敢担当、不敢作为,“稳”将不“稳”,“进”将不“进”。要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有新担当和新作为。纪检监察工作也要为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提供保障。

纪检监察工作同样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断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从严治党同样要坚持稳中求进,要“踩着不变的步伐,保持节奏不变,力度不减”,强调“稳”;“永远在路上”,强调“进”。要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对违纪违法行为必须严肃查处,防止混淆问题性质、拿容错当“保护伞”,搞纪律“松绑”,确保容错在纪律红线、法律底线内进行。要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顾虑,引导干部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专心致志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建功立业。

(作者洪向华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组督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