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企业文化管理
一、 为什么要建设企业文化?
第一,追求经济目标与文化目标的统一;第二,追求人的成长环境和成就感;第三,增强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第四,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文化素质;第五,营造企业的团队精神;第六,对外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
二、 什么是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产生
20世纪80年代初企业文化的代表作有威廉·大内的《Z理论——美国企业界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1981年)、迪尔和肯尼迪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1982年)、彼德斯和沃特曼的《追求卓越——美国优秀公司管理经验》(1982年)、米勒的《美国企业精神》(1984年)、德鲁克(P.Druker)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1985年)等。90年代初期,这些作品传入中国。
下面介绍几个西方国家典型的企业文化特征。
1.美国企业文化。第一,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如苹果的“人人参与”“群言堂”,摩托罗拉强调“自主权”。第二,美国企业提倡竞争和强烈的个人奋斗精神,提出“最高职位是不能遗传的,只能靠自己去争取”,像福特公司。第三,冒险精神与创新意识,3M公司提出“企业主管是创新闯将的后台”。第四,利益共享,具有典型的“契约”文化特征。这与日本实行的“年功序列”以及企业所倡导的“集团主义”和“企业家族精神”形成鲜明对比。
2.日本企业文化。第一,“和魂”和“洋才”构成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和魂”是指日本的民族精神,它重视思想统治,讲究伦理道德。“洋才”是指欧美的技术。向欧美学习,日本企业从没停止过向欧美学习先进技术及管理方法。以日本化了的中国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和魂”与以欧美的先进技术为内容的“洋才”相结合,构成了日本企业管理文化的重要基础。第二,家族主义,重视家文化。第三,以人为中心的思想,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企业工会是其三大支柱。
3.德国企业文化。主要有四个方面:理性主义管理方式,强调以技术管理为基础,集权型控制以及重视员工素质的提高。这是德国企业文化非常重要的特点。德国的高层管理者,有些公司要求有博士学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非常高。另外,它的职业化训练、职业化培养以及技能的培训都做得特别好。
4. 中国企业文化。首先来看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老子提出“上善若水”“自胜者强”,这是文化中追求卓越的精神;孔子提出“仁者无忧,智者无惑,勇者无惧”,这是文化中的诚信和创新精神;孟子提出“仁义礼智”“浩然之气”,这是文化中的传统美德;韩非子提出“道、法、术、势”,这是文化中的规范价值;孙子提出“上下同欲者胜”,这是文化中的凝聚力;《易经》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文化中核心价值观;慧能法师提出“法门不二”“仁者心动”,这是文化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企业文化的核心观念有四个方面:儒家伦理,整体思维,天人合一,中庸、和为贵。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这个词是1981年哈佛大学教授迪尔和肯尼迪在《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一书提出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存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它包括企业的环境、领袖人物、日常行为准则、信息传播网络、道德价值观念等。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应有的行为和共同使用的语言;是企业中各工作团体共有的道德规范;是企业持有的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如有些企业提出“质量为先”“价格先导”“客户至上”,这都是企业价值观;是指导企业员工和客户政策的哲学。新成员为了获得大家的认可,必须学习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的气氛以及企业成员与客户打交道的方式在企业文化中都能体现出来。
企业文化可以分为物质层、精神层和制度层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中,精神层文化,如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精神风貌,为物质层和制度层提供思想基础的;制度层是对员工行为产生约束性、规范性的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物质层文化和精神层文化。企业的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条件,包括厂容、产品、标识、厂歌、文化传播网络等外在的载体。
(三)西方理论与实践的借鉴
西方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追求卓越的价值观、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开拓创新的不懈追求、主动合作的团队精神、追求效率和效益的竞争意识,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西方理论与实践不适应,这是我们要批判的。第一,金钱至上,过度看重物质方面。第二,个人主义、英雄主义。还有一些落后的经营管理理念。
中国传统企业文化的精华如致富经国、义利两全、和为贵、勤俭为本、公正廉洁、任人唯贤、自强不息、辩证思维等,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举一个例子,儒家文化演绎下的中国制造——方太。一提到方太,大家马上会想到厨房用具。方太的儒家文化落实方法可以概括为“两要五法”。“两要”就是要以用户为中心、以员工为根本;“五法”是指教育熏化、关爱感化、礼制固化、专业强化、领导垂范。方太现已成为国内厨具高端品牌的代名词,坚持走高端路线,创国人自主品牌。方太强调全新设计、全新电机、震撼的吸力以及高端的价值。它提出“仁者无敌”,二十年如一日来坚持做一件事情,成就了一家个性温和、产品工艺达到极致的中国本土制造企业。方太品牌的三大定位是专业化、高端化、精品化。茅理翔先生提出著名的口袋理论。他说,对第一代创业者而言,企业家与子女只有一个口袋利益;一旦儿子女儿结婚了,就存在两个口袋了,这两个口袋包括儿媳、女婿等家族,可能引发矛盾。所以,他提出要将企业所有权放在一个口袋里,可以避免内耗。他要求员工每天上班要诵读《论语》《大学》等经典15分钟。他对企业文化提出了几个模块。模块一是信仰构筑。基于儒家文化,通过“方太儒道”“国学大讲堂”“总裁儒吧”等让管理者学习传统儒家文化的优秀思想,构造自身独特的管理模式。模块二是教育熏化。在理念层面、原则层面,方太员工都要进修企业价值观的课程,通过熏化,整套的方太企业文化被深深地植入员工和管理者的头脑中,留下烙印。模块三是文化落地。在制度、礼仪、物质层面,注重多项制度设计和企业文化相契合,企业内部儒家经典读书活动成为一种自发习惯,并拓展了相应的社会公益文化活动。他投资兴建了孔子堂、文化展厅、员工娱乐中心等多项企业文化设施与员工福利。方太将自己的企业使命定位为“让家的感觉更好”;愿景是“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人品、企品、产品,三品合一”,其中人品是最重要的。方太重新定位为“中国高端厨电专家与领导者”。“专家”意指专注于中国厨房,专业化。方太对厨电顾问界定了三重境界来精确定位营销新方向:一是以专业知识说服消费者,二是以至诚服务感动消费者,三是以儒家文化感染消费者。方太公司实现五大人才培养项目,包括巅峰计划、飞翔计划、启航计划、群星计划、阳光计划等。而且方太还提出非常有特色的身股制,以员工为企业效力为前提,如果员工离开企业,股份不能带走也不能变现。身股的发放完全按照技术或管理等级进行,职级越高,得到的身股就越多。
当然,中国传统企业文化中也有一些问题。比如,“好酒不怕巷子深”的产品观念,不注重传播、不注重宣传;“同行是冤家”的狭隘的竞争意识;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不尊重个人的管理思想,“中庸之道”的调和哲学,“小富即安”“因循守旧”的不思进取态度,这些是我们需要进行批判的。
简单概括一下中国优秀企业的精神层面的特点。富强中华的共同理想、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科技兴企的发展思路、开拓创新的变革精神、诚心诚意的服务态度、追求卓越的竞争意识、合法求利的效益观念、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唯物辩证的策略思维、走向世界的战略眼光。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举个两个例子。一是娃哈哈的“家文化”。宗庆后提出,凝聚小家、发展大家、报效国家。现在,娃哈哈员工的收入比创业之初涨了100多倍,所有的员工都有良好的福利待遇,娃哈哈分给单位员工的住房达1000多套。在刚修建的浙江海宁基地,还兴建了一批专门为外来务工者提供结婚用房的住宅楼,确实把人心笼络住了。二是比亚迪的“家文化”。比亚迪强调福利留人。“尊重人、善待人、培养人”的家文化成为比亚迪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心。它在工业园区建设住宿区、食堂、超市、娱乐设施、运动场所,甚至还有图书室、电脑培训室、洗衣房等。而且比亚迪投资兴建了现代化的高档小区——亚迪村。公司中高层管理者大多数住在这个小区里。小区有幼儿园、健身房、超市、露天泳池,环境静谧清幽,成为公司“家文化”建设的经典案例。而且公司和深圳最好的中学——深圳中学合作办学,创建亚迪学校和亚迪幼儿园。各个园区之间有免费班车,提供零首付购车政策和私家车补助。比亚迪员工住公司的房子、开公司的车、小孩上公司的学校,同时在工作中又能感受到公司的团队氛围和远大梦想。公司提供给员工的不仅仅是前程远大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温暖的家。
三、 如何构建企业文化
首先我们要建立共识,用美好的愿景凝聚人心,制定企业战略目标。战略目标就是企业长期性、关键性、根本性的愿景。第二,树立共同的价值观,这是实现战略的方法。第三,理念相同才能行动一致,这是实现战略的途径。中铁二局新运公司提出一个口号:“干一项工程,树一方信誉,交一方朋友,占一方市场”,我非常赞同。
精神文化的建设是企业文化中的理念识别系统,包括企业的使命、企业的愿景、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主要指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宗旨,指选择市场及存在的价值;使命,指在宗旨所规划的方向,必须完成的阶段性任务;价值观,是建立共识及愿景的核心基础;愿景,是宗旨或使命实现时的景象;经营理念,是指经营中如何做;企业作风,指的是做当中怎样行。
企业文化建设是优秀企业的核心文化,包括有远见的领导层、客户至上、组织和员工的学习成长、使员工和合作者不断增值、灵活性、定向于未来、管理创新、依据事实进行管理、承担社会责任、结果导向和创造价值、系统化思考等。
举个例子,全聚德百年长寿文化基因。全聚德提出“一生只一次,一次记一生”的服务理念。很多人到北京来旅游,可能是一次,也可能很多次,但是一次就让他记住一辈子。全聚德在“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的企业理念中,在管理理念上,提出“目标宏大,业态互补,战略互动,管理严细”;在经营方针上,提出“鲜明的个性,丰富的品牌,至诚的服务,浓郁的文化”;在文化风气上,提出“崇尚仁德、天然和合;自信从容、雷厉风行;勤学善思、求真务实;团结协作,荣辱与共”。这是全聚德的百年长寿文化基因,保证企业基业长青。
制度文化包括人力资源政策、管理原则、规章制度、管理者素养与领导艺术、全体员工行为规范等,形成统一的精神风貌。
物质文化包括标识的设计和传播,如公司名、公司徽、公司歌、公司经营商标等;公司用品,如纸、笔、信封、文化袋、饮水杯等的设计制造;公司宣传、内部网站,等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