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底色(2)

让绿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底色(2)

摘要:7月7日,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上,中国外交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了“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协同增效”峰会。7月8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主办了“一带一路”碳中和基础设施发展与融资峰会。与会嘉宾从能源、金融、人文等角度发表了真知灼见,为推动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建言献策。

绿色发展:中国在行动

“建设生态文明应成为各国努力追求的目标和全球治理的优先考虑,无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还是落实2030年议程,都要坚定不移地遵循绿色发展的理念。”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吴海龙开门见山地指出绿色发展理念对于“一带一路”和2030年议程的重要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国,中国近年来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成就有目共睹。

2013年以来,中国政府相继发布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表示,“生态环境部已围绕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黄润秋进一步介绍了中国政府及生态环境部的具体举措:启动“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并与联合国环境署共同筹建“一带一路”绿色比较国际联盟;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举办“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国际高层对话会等主题交流活动;成立“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和转移中心(深圳)和中国—东盟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宜兴),推动中国相关企业发起《履行企业环境责任,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倡议等。“中国将继续致力于自身的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为全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他说。

随着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出去”,中国的“绿色方案”也被“随身携带”。“中国多个进出口商会针对对外投资建立了社会责任的指标,对企业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了指导,中国纺织服装协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时,中国还推行了钴矿开发、稀土开发的环保标准,确保矿业活动在国内外的可持续性。”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员罗世礼认为,这样的举措不仅能够促进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真正能够让“一带一路”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加速器”。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