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底色(4)

让绿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底色(4)

摘要:7月7日,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上,中国外交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了“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协同增效”峰会。7月8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主办了“一带一路”碳中和基础设施发展与融资峰会。与会嘉宾从能源、金融、人文等角度发表了真知灼见,为推动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建言献策。

理念为本:让生态文明扎根血脉

“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还是2030年议程,都非常振奋人心,但如果没有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变化,所有的目标都只能是美好的愿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生一针见血地对推动生态文明的根本性问题做了解读。“2030年议程中的17个目标没有任何一个是陌生的,但为什么没有实现?根本原因在于工业革命之后建立的发展模式。”他进一步解释道,这样的发展模式,根本上使得经济发展和环境、文化、社会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概念和新发展理念正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探索。”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能源司司长安泰瑞同样认为,应当将生态文明与包容性的工业发展结合在一起。“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之间的协同效益,我认为关键在于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发挥出合力。”发布绿色投资指南、推动南南合作、建设协调网络……安泰瑞表示,联合国工发组织愿意推广生态文明理念,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低碳基础设施项目采取正确的选择。

“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生态文明的理念正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根本之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别主任文霭洁表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发挥桥梁作用,不仅将中国的资源、技术对接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要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带去。

“中国过去四十年的发展成绩可以说是难以置信的,而从气候变化巴黎峰会上的表现来看,中国也正在全球生态领域承担引领者的角色。”新加坡原工贸部长杨荣文认为,正是中国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提升到“生态文明”的高度,这样的前瞻性、根本性理念,指导着中国的生态与经济双赢发展。“这样的价值观不能只是中国人认同,我认为应该向其他国家推广,通过教育、宣传以及中国企业在海外的以身作则,让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为世界人民所认同。”

对此,希腊驻华大使罗卡纳斯非常赞同,“生态文明应当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新型文明,让所有人像打理自己的家一样将打理好生态环境作为日常的意识与信念。通过人文交流、政府宣传等方式,真正让生态文明的理念触及更广泛的人群”。他提议,希望2019年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可以设置有关议题,“中国曾创造了独一无二、从未中断的璀璨文明,这让中国有着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思维。生态文明理念就是这样一种伟大概念,我相信它将服务于全人类的未来”。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