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底色(3)

让绿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底色(3)

摘要:7月7日,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上,中国外交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了“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协同增效”峰会。7月8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主办了“一带一路”碳中和基础设施发展与融资峰会。与会嘉宾从能源、金融、人文等角度发表了真知灼见,为推动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建言献策。

创新驱动:别出心裁 脚踏实地

绿色“一带一路”和2030年议程的目标清晰,但实现的步骤仍然需要集纳各方智慧,攻克难点。

“我认为,主要的难点是能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说,无论是解决发展问题还是安全问题,都需要能源,“一带一路”建设的挑战也在于能源。“没有能源的根本变革,《巴黎协定》的目标就不能落在实处,而海上丝绸之路面临的海平面上升问题也会加剧。”

如何化挑战为机遇?“据世界银行预测,仅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如果2030年前要实现低碳能源的转型,每年需要额外投资约为800亿美元,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如亚投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可以在推动区域绿色发展方向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东盟环境保护中心副主任周国梅说。

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任王震正好带来了有关绿色技术银行的介绍:“绿色技术银行的定义是汇聚先进实用的绿色技术,强化科技与金融结合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目的是推动绿色技术产业化,实现绿色发展。”据王震介绍,2017年12月3日,“绿色技术银行”项目正式启动,将提供绿色领域的“技术+人才+资金”的总体解决方案,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倡议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

贵州师范大学教授曾春花提出了选择生态型小微企业作为实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的经济载体;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代表屈四喜建议继续开展以粮食援助换取财富增长等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专员贝斐然认为应当将城市和乡村合二为一,建设新型城乡联盟以及将“一带一路”沿线的文化遗产与生态建设结合……与会者们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掀起了论坛一个个小高潮,创新的“金点子”将成为未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大驱动力。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