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符号学与文化话语研究

马克思主义符号学与文化话语研究

摘要: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与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提出,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辩证理论,可以并应该将符号及符号使用作为一条重要的研究路径:精神、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或更具体的形式,认知、情感、理解、价值观,等等,都是符号。

所谓符号,即象征、代表、表示、预示、暗示或指示另一种事物的媒介。它可以以具体的形式出现。如国旗,就是一种符号,象征着一个特定的国家;交通信号灯也是一种符号,代表着交通工具的行驶指令。符号也可以以抽象形式出现。数字、字符、概念、感情、思想,也是符号,能够代表特定的心理状态或外在世界的事物。符号是联结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纽带。各类符号中,最为常用、典型的是语言;语言也是最为复杂的一种符号。因此,符号学往往用于政论、文学、大众传媒中语言现象的分析,对于话语、交际、传播研究有着重要的对话意义。

当代符号学支系繁多,但学界公认的奠基人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和美国哲学家皮尔斯。而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直接联系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的结构主义符号学。由于后者建立在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基础之上,因此两者在理念上是相通的。比如,索绪尔提出的共时/历时、能指/所指、语言/言语、横组合/纵排列的二元范畴与分野,在结构主义符号学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结构主义符号学,将人类社会一切现象视作符号,其研究范围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和语言学家伏罗辛诺夫,美国文化学家詹姆逊、英国文化学家霍尔、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等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经由对结构主义符号学的批判,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符号学,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在批判了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共时方法论基础上,提出了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基础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符号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突破结构主义符号学静态形式的窠臼,打通共时和历时的方法论,强调符号的实践性、历史性、社会性。这里,符号不是来自于个人意识,不存在于个人心理,而是在人类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换言之,符号的形成与存在,首先要求一定的社会组织及其实践活动作为条件(如约定俗成)。符号是社会话语、交际传播的结果。不同于被静态封闭系统观念束缚的结构主义符号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提出符号反映或折射现实,这也意味着,符号包括其意义,在一定程度上由符号主体和所示事物的关系决定;也正因为如此,符号的核心特质是意识形态性。另外,符号也随着社会生活的推移而变化。在此意义上,符号意义是流动的;边界是开放的。符号还有另一个常被忽视的特点,其意义不仅在于它所表示的事物,而且可以成为该事物的本身替代品。例如,指代暴力的符号,本身可以成为暴力。从这些意义上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对于符号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所建立起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突破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牢笼,为研究现实生活开辟了宽广的道路。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