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符号学与文化话语研究(2)

马克思主义符号学与文化话语研究(2)

摘要: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与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提出,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辩证理论,可以并应该将符号及符号使用作为一条重要的研究路径:精神、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或更具体的形式,认知、情感、理解、价值观,等等,都是符号。

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与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提出,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辩证理论,可以并应该将符号及符号使用作为一条重要的研究路径:精神、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或更具体的形式,认知、情感、理解、价值观,等等,都是符号。而这些符号在与基础现实的互动中所出现的符号生成、变化、利用、效果等运动过程,也同样是符号现象。因此,要真正弄清马克思主义,包括其理论体系中核心问题之一,即意识形态以及意识形态在实践中的生成机制、内容形式、发展规律,特别是与经济基础的复杂关系,不可避免地要从符号和符号使用这一“媒介”入手,尤其是语言符号(包括内心的语言符号,如“独白”)。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符号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在西方学界,有一种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精神的所谓“符号学马克思主义”。一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经过不同阶段的理论演化,将一切社会存在和构成消解为“文本”,将社会批评变成“文本分析”,最终丧失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和批判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即从实践、历史、社会的角度去观察人类社会,应该是社会科学中带有普遍意义的法则。这也意味着,对于那些忽视符号的实践性、历史性、社会性的符号学,都应该打问号。现有的国内外各种“符号学马克思主义”,都普遍存在两大问题。其一,因为过于聚焦符号,都缺乏对符号环境的关照和研究——符号的生成主体、传播媒介、动机效果、历史关系、文化关系,等等,因而在认识和解决社会矛盾的实效性方面还有很大局限。必须懂得,我们的生活世界毕竟不仅仅是符号,也不仅仅是指称、昭示、代表等符号活动;尽管一切都可以(通过社会交往)成为符号,一切社会活动可以包括符号标示事物的过程,但是,在符号运动的过程中,还有符号使用主体,他们运用工具,建立关系,改造世界,等等。其二,与忽视符号使用环境有关,学者们往往缺乏对符号和符号使用的文化性的关注和研究,这也包括对自身理论方法体系的文化性的忽视。不难看到,符号学本身,作为一门学问,有其历史和文化特征。不难想象,不同(族群的)符号体系之间有内容和形式的差异(比如在符号的抽象程度、符号表意的过程和策略、理解符号的原则);也不难理解,不同(族群的)符号体系之间还有权势互动的张力(如竞争、排挤、抵抗、合作)。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