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中开拓发展的中国伦理学

在改革开放中开拓发展的中国伦理学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摘要: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40年来中国伦理学发展历程、展望未来中国伦理学研究前景,对于推动中国伦理学更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伦理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伦理传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熔铸人类伦理文化的理论精华,立足并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开拓发展,成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门显学。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40年来中国伦理学发展历程、展望未来中国伦理学研究前景,对于推动中国伦理学更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创中国伦理学研究新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伦理学研究逐渐摆脱旧伦理学的桎梏,不断开创新局面。广大伦理学研究者深入研究伦理学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推进当代中国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伦理理论支撑。

实现与精神文明建设良性互动。改革开放40年来,中央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这些中央重要精神既引领着中国伦理学的构建和发展,又凝结着伦理学研究的科学结论,推动形成伦理学研究与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与文化建设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

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等陆续开设伦理学原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等课程。经过40年努力,中国伦理学研究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作为哲学的二级学科,伦理学形成了基本理论、中国伦理思想史、外国伦理思想史、应用伦理学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与此同时,伦理学研究中的新兴交叉学科不断发展。政治伦理学、经济伦理学、制度伦理学、科技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等吸引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成为相对独立的研究方向。中国伦理学学科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培育出大量理论人才和学术骨干,学科队伍日益壮大。1980年6月成立的中国伦理学会,为开展伦理学研究和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开展相关实践和普及活动提供了重要平台。

拓展伦理道德的研究领域。中国伦理学研究的突破,是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中实现的。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伦理学研究者创造性地提出道德现象是伦理学研究对象的观点,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活动等各个层面的系统研究得以展开。伦理学不仅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而且研究人与自身、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这大大拓展了伦理学的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伦理学发展过程中居于中枢地位。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理论体系,伦理学研究才能深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科学、艺术、宗教乃至国际交往等领域。与此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指导,系统梳理中外伦理思想、科学总结人类伦理文化遗产等工作也在蓬勃展开。

取得丰硕研究成果。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伦理学研究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堪称硕果累累的学术丰收期,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作为伦理学专业期刊,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伦理学研究论文;几代伦理学研究者出版了大量伦理学专著和教材。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研究日益成熟,中外伦理思想史、道德生活史和道德哲学的研究不断深入,现实伦理问题和应用伦理学研究方兴未艾,中国伦理思想史资料的整理研究和外国伦理学论著的翻译介绍交相辉映。一批伦理学教研机构在哲学社会科学界引人注目,中外伦理学界的学术交流空前活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伦理学研究的一些重要理论成果对国家发展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重视发挥伦理道德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重视正确处理伦理文化的继承性和时代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伦理传统等。

中国伦理学研究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伦理学研究成果丰硕,学科发展迅速。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对伦理学的需求相比,与国际伦理学界的整体发展水平相比,中国伦理学研究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学科基础理论有待夯实。伦理学作为一门哲学学科,其学科水平的高低、功能的强弱,均取决于是否具有牢固的基础理论。目前,关于伦理学研究的基础理论,仍有一些问题尚未达成广泛共识。比如,关于什么是伦理学,学术界还有不同观点,在较短时间内达成共识仍有较大难度。又如,伦理与道德是伦理学研究需要处理好的一对元概念,关于二者的区别、联系也一直停留在见仁见智的学术讨论中。基本概念、基本范畴是伦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在改革开放以来伦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厘清学科基本概念、基本范畴,是加强和深化伦理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

学术研究需要明确边界范围。伦理学作为一门具有广泛实践应用性的哲学,需要回应和解释现实问题,但这并不等于说伦理学研究可以解决一切现实问题,更不应该让其涉足那些本不属于伦理学研究范畴的现实问题。这是因为,伦理学研究是一种带有“劝善”性质的关于道德应然的学问,道德作用的发挥根本在于社会群体的自觉认同和努力践行。社会问题纷繁复杂,并非所有问题都可以归因于道德应然;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多种手段,也并非只有“劝善”一途。因此,伦理学研究越界过多,甚至出现形形色色的伦理学,这表面看来似乎是学术繁荣,实质上是模糊了伦理学研究的应有边界。广大伦理学研究者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将伦理的回归伦理,而不应将本不属于伦理学研究领域的问题放在伦理学范围内探讨。

理论创新应当名实相符。学术创新是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伦理学作为一门贯穿古今的学问,历来是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的。但是,学术创新不等于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更不可将使用华丽辞藻、晦涩概念当作创新,却没有实质内容上的创见;而应在传承与发展中进行积累创新,在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中进行原始创新,真正通过内容创新推动伦理学发展。这就要求伦理学研究者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和学术发展规律,努力进行高质量学术研究。

加强和深化中国伦理学研究

加强和深化中国伦理学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广大伦理学研究者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正确研究方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推动中国伦理学发展繁荣。

树立中国人的伦理自信。总体上看,中国伦理学研究尚未形成具有足够理论说服力、能够在国际学术界标注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比如,伦理学研究还不足以从容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道德现象,对一些现实伦理问题也缺乏具有足够说服力的学理应对;又如,伦理学学术话语要么落入中国传统伦理学的母版,要么成为某种西方理论的翻版,导致伦理学研究要么不能有效说明中国的现实,要么很难以平等身份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对话。建构中国特色伦理学研究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既不能一味照着说,也不能简单接着说。也应看到,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形成需要长期积累和沉淀,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从一定意义上说,只有树立中国人的伦理自信,真正建构起中国特色伦理学研究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中国伦理学研究才能取得长足进步、实现长远发展。

深化中外伦理思想研究。中外伦理思想既是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又是加强和深化伦理学研究的重要思想资源。当前,中外伦理思想研究仍停留于粗线条的宏观勾勒,对重要代表人物的思想“衍生”及思想“过渡”还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对伦理思想演进与社会道德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变迁之间的历史关联也缺乏有力度的研究,这不同程度地导致对人类伦理思想发展的历史逻辑、基本规律的研究难以深入。如何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科学揭示人类道德生活和伦理思想的发展规律,为加强和深化伦理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史学基础,应当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伦理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加强现实伦理问题研究。伦理学历来重视现实问题研究,可以说,任何重大伦理学问题都源于重大现实问题。近年来,应用伦理学研究取得明显进展,但新的伦理问题层出不穷。伦理学研究要以更加开放和积极的姿态观照社会现实,对属于伦理学研究范围的现实问题发出应有的“伦理之声”。创新伦理学研究要从关注现实问题开始,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伦理学研究发展进步的过程。可以说,伦理学研究只有面向中国的伦理问题,才能发挥好资政育人的社会作用,更好实现伦理学进步与社会道德进步的良性互动。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教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