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俐:《诗经》与诗教(4)

摘要:衡量一个民族或一个人的文明程度有两把标尺,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对《诗经》的学习在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人格塑造的过程当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在当代教育中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的祖先在创作和学习《诗经》的过程中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不但给人以艺术审美享受,还用艺术的方式教人们该如何做人。本期报告中,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赵敏俐为您展现《诗经》教化育人的力量。

那么它为何具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呢?这是因为它经过了历史的检验,本身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一部书能不能成为经典,不是由一个人或一群人说了算的,而是要一代人说了算。如果被整个时代的人认可,它就是时代经典。如果几代人都认为这部书是经典,那么它就是几个时代的经典。以此类推,真正的经典需要经过世世代代的考验,像《诗经》这样的著作就属于真正的经典。这就像人一样,自己说自己伟大是不算数的,几个人说你伟大也不作数。一个时代的人说你伟大,那么你顶多是那个时代的伟人。只有在经历了世世代代之后,全民族的人说你伟大,那你才是真真正正的伟人。孔子就是这样的一位伟人。

那么《诗经》的价值究竟表现在哪里呢?首先要明确一点,《诗经》不同于后世的诗歌选本。《诗经》在春秋时代被称为“诗三百”,它收录了从商代中期到春秋中叶的总计305篇作品,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被编写成书。我们今天习惯把《诗经》称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它是以诗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但并不准确。那个时代的诗不同于后世的诗,它承担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功能。所以《诗经》不同于后世的唐诗三百首,更不同于我们现代人编辑的诗歌选本。它虽然以诗的形态呈现出来,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当成一部纯粹的诗集。后面我会详细解释这一点。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为什么要这样划分呢?按照汉族的说法,“风”是用来讽喻和教化的;“雅”用于国家政治及礼乐生活上的一些大事;“颂”用于歌颂祖先功德。宋代儒学大家朱熹认为风诗主要是“里巷男女”用来咏唱抒情的。在现在的中小学课本或大家固有的知识体系中,《诗经》往往被称作民歌。这里的“里巷男女”不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民歌。古代所说的“里巷”,指的是居住的区域和范围,在一个地区产生的社会层面的诗不一定是民歌,它可能是由各个阶层的人创造的。

雅和颂是圣人之徒所作的朝廷郊庙之词。从作者的层面来讲,这里的“圣人”指的是有一定文化修养和社会文化情怀的人。从音乐层面来讲,宋代有个叫郑樵的人说:“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也就是说表现各个地方风土民情的诗歌属于“风”;主要在周王朝的朝廷和贵族阶层中流行的音乐叫“雅”;用在宗庙祭祀时的歌曲是“颂”。

“风雅颂”三个部分都有其特殊意义,和我们后代的诗歌分类截然不同。比如我们读唐诗三百首,它也有分类,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这都属于诗的体裁。而《诗经》的分类包含作者、音乐,以及诗的功能和用途,由于所蕴含的内涵的丰富程度不同,所以《诗经》与后代诗歌的分类有本质的不同。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