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我实现了“十二岁时的梦想”

改革开放:我实现了“十二岁时的梦想”

摘要:改革开放至今,一晃40年过去。每个人对改革开放都有不同的感触,每个人对改革开放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我个人对改革开放的最深体会很难一句话说清,也很难用文字详尽地表达出来。不过,有一个词汇总在我脑海盘旋,那就是梦想成真。我会想起我“十二岁时的梦想”,那个梦想看似幼稚,但它却是新时代所赋予的。因此,我要感恩改革开放!是改革开放为我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的今天。

我不知道别人十二岁时的梦想是什么?但我清楚地知道,我十二岁时的梦想是要当个作家。当作家的理由有两个:一是证明自己到这个世界上来过;二是要让很多人读我写的作品。这些人中,也包括我的父母。我要向他们证明,谁说女子不如男。

有这样的想法,与我的童年经历有关。1977年8月,我出生在四川渠县的一个偏远山区,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因为当时四川实行的是严格的一孩政策,父母在生了我姐姐后,还想要一个男孩,就躲到亲戚家,偷偷地生下了我。我的到来,让他们感到很失望。渴望有个男孩的父母决定用我去换一个男孩回来。在我四岁那年夏天,家里来了个陌生的叔叔,原计划吃过午饭,他就把我抱走。但因为当天,我的手臂被烫伤了,他就不愿意要,我“幸运”地留了下来。

从那以后,强烈的不安全感深深扎在了我幼小的心里。我变得敏感,开始关注父母对我的行为:比如,同样是父母的孩子,姐姐有新衣服,我只能穿姐姐剩下的;同样是上学读书,姐姐有当时流行的军绿色书包,我只能有母亲用做完衣服的边角料缝起来的“盐口袋”;同样的读书,姐姐成绩考得不好,不被挨打罚跪,我考不好,就得挨打罚跪……

在我十二岁那年,家里突然抱回了个一岁多的弟弟。父母对弟弟的爱简直让我难以形容,弟弟享受的待遇是我从来没有过的,比如,弟弟吃着奶粉,穿着新衣服,还有心爱的玩具车……

我对比父母对我和姐姐、弟弟的待遇,越发感到自己是那个多余的人。我只能将自己的烦恼用写日记的方式宣泄,或者以看书来慰籍自己的心灵。

我常常放学后,跑到卖旧书的地方去蹭书看。也就是在书摊上,我接触到了许多文学作品,比如“新边塞诗人”杨牧老师的诗歌和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等小说,激发了我对文学的爱好,萌生了成为一个作家的梦想。

初中毕业,我没有考上高中,于是外出打工。打工之余,我坚持自学,业余时间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在图书馆,我读完了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从高尔基的书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高尔基只上过两年小学,从11岁起,就为了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过邮差、售货员、面包店学徒等,而我也只读过初中,从15岁起走向社会,做过售货员,送过报纸等。

从高尔基的书中,我感受到文学原来离自己是那样近!高尔基的成长经历,让我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我相信,只要自己像高尔基那样,注意观察和体验生活,不断积累素材和经验,勤奋创作,最终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作家。

我的第一篇作品是首短诗《无题》。那是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一家杂志社举办了一次“全国青年情爱诗歌大赛”的征文活动,我按照上面的地址寄出了我的习作。几个月后,我收到了三本样书,里面的101页就刊登了我的那首《无题》,但因为原稿是手写的缘故,编辑把我名字中的“之”字误认成了“元”字。我也因为这篇诗歌的发表,坚定了从事文学创作的信心。

经过多年来不懈的努力,我终于实现了当一个作家的梦想,至今为止,已出版了四部长篇小说,发表了数百篇各类文学、新闻作品。

多年以后,每每别人问及我的梦想时,我总会说出“十二岁时的梦想”。尽管我没有上过大学,但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梦想,这与改革开放密不可分。

因为改革开放前,农民不能随便流动进入城市。那时,农村和城市就像对立的两岸,农村在这头,城市在那头,彼此可以遥望,但却不能跨越。改革开放后,城乡人口可以自由流动,而我,正是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利好,从农村走进了大都市——北京。在这里,我有了自己的工作,也圆了作家梦。

改革开放至今,一晃40年过去。每个人对改革开放都有不同的感触,每个人对改革开放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我个人对改革开放的最深体会很难一句话说清,也很难用文字详尽地表达出来。不过,有一个词汇总在我脑海盘旋,那就是梦想成真。我会想起我“十二岁时的梦想”,那个梦想看似幼稚,但它却是新时代所赋予的。因此,我要感恩改革开放!是改革开放为我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的今天。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