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须发挥制度活力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须发挥制度活力

摘要: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证明,良好的制度是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保障。改革初期,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中不断成熟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保障了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实现。

作者: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邹升平

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证明,良好的制度是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保障。改革初期,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中不断成熟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保障了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转变为美好生活需要,意味着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的要求日益增长。可见,除了更高质量的物质文化需要,人民的政治生活需要越来越强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向美好生活需要转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民主政治制度、国家安全制度、社会治理制度、生态文明制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要求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不协调之处,制度有机体缺乏应有的活力。其一,一些制度跟不上时代变化,制度结构和内容不能准确反映人民的需求状况,导致制度有机体“筋骨”不够硬,就很难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应有的保障。譬如,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明显不足,导致一些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无法可依。其二,一些制度的执行力不够,制度权威不足,导致制度有机体“肌肉”不够强。譬如,对制度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的行为依然存在,缺乏对制度的敬畏之心;对违反制度的处理过宽、过软,违反制度的成本过低,制度威慑力不足。其三,制度文化匮乏,制度优先的理念尚未形成,导致制度有机体“灵魂”缺失。制度文化是制度的灵魂,当前我国尚未完全形成全社会尊重制度和制度优先的文化氛围。其四,制度运行环境尚不健全,制度运行配套条件还不完备,导致制度有机体“血液”流转不畅。制度运行的配套条件不足必然妨碍制度有机体的正常运转。譬如,在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和农村生态文明制度运行中,一些落后地区缺少制度运行的基本设施,妨碍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必须充分激发制度有机体的活力,使制度成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保护神。

首先,必须不断推进已有制度的健全与完善,适时更新制度有机体的结构与内容,让制度“筋骨”硬起来。必须把人民日益增长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政治生活需要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之中。譬如,让民主、安全、公平、正义等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美丽中国建设和人民美好生活的环境需要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

其次,必须不断提升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权威,让制度“肌肉”强起来。制度执行力特指制度内容在现实中的实现力,制度执行力反映制度权威。新时代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必须切实彰显制度的力量。为此,必须加大违反制度的惩处力度,提高制度违规成本,通过打击违反制度行为的示范效应来有效地提升制度权威,从而有效降低违反制度行为发生的几率。重视监督在制度落实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各级权力机关、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确保制度的贯彻落实,更好地发挥制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保障作用。在制度执行方面,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应起带头表率作用。

再其次,必须全面建设制度文化,让制度“灵魂”活起来。培育制度优先的文化氛围,让遵守制度成为社会价值观,不断提高公民的制度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法规制度意识,在全党开展法规制度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氛围,坚持法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遵守法规制度没有特权、执行法规制度没有例外。”各级政府和社会机构要强化制度宣传,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民众遵守制度的自觉性,使制度内化于心,牢固树立“制度优先”的思想观念。

最后,建设良好的制度运行环境,完善制度运行条件,让制度“血液”畅起来。制度运行环境不良对制度有机体的运行产生抵制作用,进而影响制度运行的效率。必须加强制度运行的条件建设,特别要加强老、少、边、贫地区的条件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机体的正常运行创造充分条件,让制度保障广大人民共享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