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韦磊: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2)

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一)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确立这样的初心和使命

1.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曾指出,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这是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充分肯定。古代中国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和古代文化,为人类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到了近代以后,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外国列强开始侵略中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简单统计,从1842年中英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到1905年中国与德国签订的《胶高撤兵善后条款》为止,在60余年时间里,中国累计向外国列强赔款的数额大约为13.2亿两白银和2140万银元。这些都凸显了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特别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列强环伺中国,要瓜分中国,中国当时面临着瓜分豆剖、亡国灭种的危机。《时局图》中用各种动物以及各种形象预示着外国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比如,图中的熊代表俄罗斯,蛤蟆代表法国。

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了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因此,民族复兴就是历史提出的使命和命题。与此同时,中国人民生活在什么样的状态中呢?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是极端贫穷的,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中国又陷入了北洋军阀的混战之中。当时中国的主要军阀分为直系、皖系、奉系:直系以冯国璋、曹锟、吴佩孚为代表;皖系以段祺瑞为代表;奉系以张作霖为代表。当时的中国,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军阀,军阀混战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苦难。当时在军阀中有一句口号,叫“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只要军阀打仗,士兵就可以肆意抢夺老百姓,老百姓就生活在这种苦难中。

通过回顾近代中国史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在近代经历了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过上幸福生活就是人们的愿景。从民族角度来讲,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求得民族独立、民族复兴也是民族的诉求。因此,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是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是历史提出的客观诉求。

面对这种状态,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也进行了艰辛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比如,鸦片战争后,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等人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即“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当时,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提出的对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就是“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还提出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当时先进的仁人志士对国家出路的探索。那么结局是什么?农民阶级由于没有先进的科学理论作指导,因此也无法解决运动中的固有问题。最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也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封建统治者、地主阶级同样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这就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发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引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具,希望以此改变中国落后的生产力。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求强,后期的口号是求富。从洋务运动提出的口号看,洋务运动也在尝试改变中国的面貌。但由于洋务运动的固有矛盾和固有缺陷,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也宣告了洋务运动失败。

洋务运动失败后,中国的仁人志士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并没有停止。当时一些仁人志士认为,器物层面的现代化没有改变中国的面貌,就要进行制度层面的变革。于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开始探索制度层面的变革,并发动了戊戌变法。但由于戊戌变法触动了以慈禧为代表的保守主义者的势力,最后遭到了慈禧的残酷镇压,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被杀害。戊戌变法被残酷镇压,制度层面的变革并没有实现。那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试图想实现的是什么?就是通过和平的自上而下的变革来实现中国制度层面的变革,但是也以失败告终。

在这个过程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者意识到和平的方式无法改变中国的贫穷面貌,于是孙中山决定发动武装革命。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就是孙中山,此后这个口号也成为鼓舞和振兴中国民众奋勇前进的一个伟大口号。在孙中山的领导和推动下,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独立,清政府顷刻间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辛亥革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之一就在于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中国封建帝制历史,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变革。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本身所固有的缺陷,最后导致辛亥革命也以失败告终。那么,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哪些缺陷?比如软弱性和妥协性,特别是对袁世凯一再的迁就、退让,对袁世凯没有深刻的认识。袁世凯在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后,进一步向反历史潮流的方向发展,直至最后要称帝,要恢复帝制。当然,袁世凯提出恢复帝制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最后也必然会被历史扫进垃圾堆。

通过回顾近代中国历史可以看到,历史的一个客观诉求就是要求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先进分子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论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还是民族资产阶级都试图完成这个历史使命,但是这些阶级都没有完成历史所提出的“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这个命题。虽然孙中山已经意识到要振兴中华,并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但最后也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之中,民不聊生,中国依然处于黑暗的境地。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意味着它从诞生之日起就要担负起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2.是由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意味着什么?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革命运动中的一个根本性原则就是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在中国社会,绝大多数人就是中国人民。从这一角度看,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了共产党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那么,中国共产党就要为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谋利益,就是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也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国人民要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是人民的愿望。因此,从党的性质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初心必然是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什么?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听到张思德同志在烧炭过程中不幸牺牲时,决定要参加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并在追悼会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也就是说,我们党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为人民谋幸福。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那么,人们的愿望和要求是什么?就是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就是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因此,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角度看,确立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也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结论。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