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强:在北京市“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系列论坛主题宣讲

许强:在北京市“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系列论坛主题宣讲

摘要:作为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我们将继续驰而不息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真诚希望创新主体、科研人员与我们一道,共同投身到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这一伟大事业中来。

在北京市“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系列论坛主题宣讲(文字实录)

(2018年11月22日)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许强

主持人、观众朋友,各位网民朋友,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此次“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系列论坛,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向改革开放40周年致敬,共同回顾北京科技创新发展成就,共同展望未来美好愿景。改革开放40年,坚持与国家创新战略同频共振。 1978年,我们党在历史上经历了一次伟大觉醒,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唤醒了“科学的春天”。会上,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1988年重申并进一步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式明确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处于第一重要、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地位,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以贯之的科技创新基本思想。回望40年,中国,因为改革开放,成为过去40年全球发生最大变革创新的地区。而北京,是这个最大变革创新地区的核心,中关村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

40年来,北京实现了多项“第一”,探索了数不清的“首创”:建设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示范区。颁布了全国第一个明示“法无明文禁止皆可为”的科技园区条例--《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在中关村,诞生了我国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第一家不核定经营范围的企业,第一家互联网企业,第一家科技成果占注册资本100%的企业,第一家有限合伙制企业投资机构,第一家风险投资企业。培养了第一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发放了第一张中国绿卡,发给了美国核物理学家寒春。在全国率先提出科研机构“三保一挂”承包经营责任制,率先试点实施所长负责制,成立并连续15年支持“三无”试点事业单位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支持建设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

40年来,北京发生了太多创新故事,产生了太多创业“奇迹”:中国激光照排之父--王选,让汉字告别了铅与火,迈进光与电的时代。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多次研究考察硅谷和波士顿128公路区新技术扩散区,创办全国第一个民营科技公司,也种下了日后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中关村第一粒种子。随后,一大批中科院、北大、清华的知识分子纷纷“下海”创业,京海、四通、信通、科海、联想等民营科技公司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陆续在北起燕园、南到白石桥这条几公里长的大街上安营扎寨。1984年,柳传志等11位科研人员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平房中创办了联想,2004年收购IBM公司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成为并购世界500强企业的首家国内企业。2010年,雷军创办了小米,用了8年时间,市值超过470亿美元。小米如今月活用户超过1.9亿,成为兼具智能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新零售的庞大生态型公司。北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超过2万家,其中民营企业超过98%,京东方等企业研发投入规模进入世界“第一集团”。我们每天平均新设立200余家科技型企业。独角兽企业占到全国的40%以上,数量与美国硅谷不相上下。

40年,北京创新发展实现了瞩目的成就:2017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580亿元,比1996年增长了36.8倍。研发投入强度达5.64%,是1995年的2.2倍。基础研究经费占全国的比重超过1/4,成为国家原始创新的核心力量。专利申请量18.6万件,比1985年增长120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94.6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6倍;PCT专利申请累计达到5100件。发表SCI论文4.6万篇,是1990年的25倍;在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数占全国的24.6%。先后攻克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曙光超级计算机、中文搜索引擎、5G移动通信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涌现出一批世界领先、标志性的重大原创成果,首次发现马约拉纳任意子,率先研制成功碳基光电集成电路、“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成功研制发射北斗系列卫星、“慧眼”,……在全国领跑世界的技术成果中,北京占55.7%。最近,英国《Nature》杂志发布全球500个城市科研指数排行,北京已连续2年排名第一。今年7月,CB Insights发布《全球科技中心报告》,北京被评为高速成长的科技中心。

步入新时代,北京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动员令,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引领我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北京在号角声中,以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勇往直前,勇创佳绩。

(一)多方协同凝聚创新合力。 2016年,按照中央部署和国务院印发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北京市和科技部等10个国家有关部门、单位组成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部署推进科技创新建设重点任务实施方案,建立由24个部门和16个区组成的“一处七办”工作体系。北大、清华、中科院等在京高校院所、创新型企业以及驻京部队相关单位深度参与,成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力军”。“三城一区”主平台空间进一步打开,对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日渐明显。

(二)发挥资源优势狠抓原始创新。 资源所在,力量所在,就是责任所在。北京坚持在战略领域和关键“卡脖子”领域布局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创新体制机制布局一批高水平的研发机构,积极筹备承接量子信息、网络空间安全等领域的国家实验室建设。积极承担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服务航空发动机等重大项目在京落地,建设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大科学装置,以及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设立母基金规模300亿元的科技创新基金,服务创新源头,50%投向原始创新。

(三)驰而不息深化先行先试改革。 从中关村“1+6”、“新四条”“新新四条”,到商事制度、药品审评审批、人才管理、金融创新等多项“试行”,一大批先行先试试点政策获批在全国复制推广,本市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国家层面改革奠定重要实践基础。推出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28条”新政,发布实施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政策,得到科研人员和创新主体的热情欢迎和高度肯定。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创新创业意愿和热情明显提升,诺贝尔奖级科学家来京领衔开展科学研究呈现加速态势。推动成立首个政府以PPP模式支持的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建设市级层面的成果转化统筹协调与服务平台,通过抓两头、打通道,汇聚四方力量,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民营经济势头强劲,扩大开放势不可挡,已聚集各类双创服务机构近400家,投资案例和金额占全国1/3,上市企业总数达281家,外资总部企业280家,外资研发机构548家,成为了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四)驱动经济减量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城市,坚持疏解整治与优化提升同步推进。制定并狠抓“10+3”高精尖产业发展政策落地,实施北京智源、医药健康协同创新等行动计划,加快推进5G商用进程,“高精尖”产业加速态势明显。累计推广纯电动汽车20.38 万辆,成为国内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发放最多、道路最长、行驶里程最远的城市。科技服务、信息服务、金融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新经济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近1/3。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技术合同成交额比2000年增长31倍,占全国的1/3,超一半辐射到京外省市,实现对内地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全覆盖。

展望未来,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北京力量。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对创新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和生动实践;源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源于“主力要出征、地方须支前”理念的坚持和服务的优化;源于“敢为天下先”的中关村创新文化;源于创新主体、科研人员和企业家的创新活力持续释放。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问题和差距:科研人员和创新主体的诉求还需要下大力度协调解决,改革落地“最后一公里”还需要更多的制度保障,还需要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更大力度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为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我们将继续驰而不息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真诚希望创新主体、科研人员与我们一道,共同投身到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这一伟大事业中来。相信到本世纪中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北京一定会真正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一个能让全世界创新创业者实现梦想的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谢谢。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