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贤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让乡贤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1

安徽省宿松县作为“中国诗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着“江南幅邑、秀错三省”的美誉。近年来,该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紧紧围绕“乡风文明”,认真梳理乡村的历程和文化的基本价值,反思乡村文化的基本规律,激活传统“乡贤文化”,颂传“古贤”、引进“今贤”、培育“新贤”,用其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弘扬文明新风,让乡贤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一、把乡贤集合起来。突出抓好古贤精神的挖掘和传承、今贤精神的彰显和引领、在外贤达的反哺桑梓等工作。一是挖掘“古土”乡贤。组织编印《宿松印记》、《松兹风韵》、《江湖烟雨》等9部系列历史文化丛书,开展吴楚文化、小孤山传说、白崖寨保护与传承等文化学术研讨会,大力挖掘和弘扬张何丹、朱书等一批古贤的精神价值,让齐家治国的“圣贤故事”不断发扬光大。二是寻找“在土”乡贤。立足农村现状,发掘扎根农村的文化“能人”,充分把农村优秀基层干部以干好本职工作服务群众为己任、道德模范以坚守道德打动人等不同类型的“新乡贤”寻找出来,通过他们以自身的修养与能力把当代核心价值观传递给村民。三是请回“离土”乡贤。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把从乡村中走出去的文化精英、经济精英请回家乡,用他们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反哺桑梓,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二、把乡贤展示出来。一是县级建立“乡贤文化展示厅”。结合城市规划展示馆、文南词展示馆、宿松好人馆以及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设立展示厅,推广“乡贤文化”品牌。二是乡镇级建立“乡贤文化广场”。结合集镇休闲广场建设,22个乡镇先后设立“乡贤文化”文化专区,做到美观大方、景情和谐,使之成为“乡贤文化”名片。三是村(社区)级建立“乡贤文化长廊”。结合美丽乡村和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利用文化墙、展览展示墙等,设立“乡贤义举榜”,让“乡贤文化长廊”成为乡村文明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四是学校建立“乡贤文化墙”。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科学设计和选题,将中华传统文化和乡贤事迹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增强“乡贤文化”的感染力。

三、把乡贤传播开来。围绕“乡贤文化进四堂、培育文明新风尚”工作思路,把乡贤的“善行义举”转化为一种实实在在的感召力,让“乡贤故事”、“乡贤精神”在乡间邻里人尽皆知、广为流传,持续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一是乡贤文化进厅堂,涵育重德家风。以“家风家训”为载体,开辟乡贤孝心榜、爱心榜,广泛开展“晒家书传家风”、“讲家训倡新风”、“家训族规诵读会”、“先祖先贤追思会”等活动,引导人们讲道德、重家风,明世理的良好风气。二是乡贤文化进课堂,培树崇文学风。以“校风校训”为指导,以“乡土教育”为载体,把“乡贤文化”带进学校,让“新乡贤”走上讲堂,引导青少年见贤思齐、励志成才、奋发学习勤奋精神。组织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乡贤图画、家训书法等校本教材,开展寻访“身边的乡贤”、推选“校内的学贤”,引导激励青少年热爱家乡、报效祖国。三是乡贤文化进讲堂,引导清明政风。以“道德讲堂”为载体,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让党员干部颂乡贤、做乡贤。四是乡贤文化进礼堂,淳化质朴民风。以“农民文化”为载体,成立“乡贤宣讲团”,用黄梅戏和文南词等艺术形式,自编自导自演,引导风气、移风易俗,吸引了四乡八里的群众,使其潜移默化地入脑入心。

四、把乡贤礼遇起来。一是真“诚”服务,优化乡贤环境。发挥乡贤在资金回流、企业回迁、信息回传、人才回乡等方面作用,实行“一对一、点对点”精准对接,用其成功经验支持乡村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二是搭“细”平台,提升乡贤地位。探索建立决策建议“智囊团”、创业致富“导师团”、纠纷处理“调解员”、乡风文明“督导组”、慈善公益“志愿队”等,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为其发挥作用提供载体。三是做“实”工作,解决乡贤困难。设立“乡贤帮扶资金”,探索建立帮扶乡贤工作常态化机制,组织发动各方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帮扶关爱困难乡贤的氛围和格局。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